了,你们退下,本王亲自迎接!”
张良祖上五世都是韩相,所以与韩国的渊源极深,是不折不扣的韩国贵族。
这就是为什么张良会同意返回韩国的原因,无论韩国再弱再小终究是祖国,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他能拉一把就会尽可能的拉一把,更何况他的暂时离开对刘邦来说,其实反而是一件好事。
“子房你怎么来啦?”
张良在韩成的眼里,就是守护神般的人物。
因此在面对张良的时候,韩成总是极尽可能表现谦逊,绝不敢露出半点诸侯王的架子。
张良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一身朴素的道家青衫,腰间悬挂着酒葫芦,背上斜挂道家法剑,虽然打扮十分普通,但是给人感觉却很不一般,飘洒出尘,丰神如玉,宛如一尊不问世事的陆地神仙。
“子房有什么事吗?”
“我看见城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希望韩王亲自过去看一看。”
张良都说有趣?那肯定不是一般地方!韩成想都没想就跟着来到阳翟城集市附近。
这里本来有一座城中最大的酒楼,八月前韩地遭到秦军进攻,为逃避战乱被富商给廉价处理掉了,后来一直没有再开起来,上个月开始这家酒楼就开始修缮,还以为要重新营业了,现在看起来并不是想酒楼啊。
整个三层高楼里面,没有丝毫的烟火气。
其中进出的,都是士子打扮,目光充满敬畏与感激
“三秦书局?”
韩成念出木牌匾的四个字。
他满脸都是错愕之色,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
三秦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子与秦地有关?书局又是什么意思?
张良回答道:“我想这是三秦地区富商联手创办的商铺,至于为什么要叫书局,只要韩王进去一看便知。”
三秦书局幕后是炎黄商会。
人们对炎黄商会却是一无所知。
关中巨商富贾云集,总不可能所有商会都听说过吧?
两人走进书局,韩王见到难以置信的画面,偌大的空间里面,居然被摆满巨大的木架,每一个木架上面都竖放着书籍。
韩成随后拿下一本。
这书厚实而又柔软,其中都是白纸制成,字迹小而精密,非常工整完美!
整本书封面是耐磨羊皮制成,墨迹印出大大的《论语》两个字,而且还有非常细致的花纹,当韩成把书翻开来的时候,其中每一页都干干净净,每一列每一竖的字迹,全都排版的整整齐齐,几乎堪称完美。
“这……”
韩成目光扫过,除《论语》以外、还有《大学》、《中庸》、《孟子》、《礼记》、《易经》等等,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一应俱全,这仅仅是一个书架而已。
另一侧是兵家典藏,《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等名著都有,兵家书架旁边是道家书架,其上有《道德经》、《黄帝内经》、《南华经》等等!
这里藏书不仅囊括百家经典,其中还有《山海经》、《吕氏春秋》这样的奇书!
韩成脑子空白,只剩一个念头……这根本是一座宝藏!
古人什么东西最贵?
无需置疑——就是书!
各朝各代彰显文治武功,最好的办法就是修书,因为修书非但本身功德无量,而且更是一个浩瀚而艰巨的大工程,可以说是国力的一种象征。
大秦有《吕氏春秋》、宋代有《太平御览》,明朝有《永乐大典》。
每一次修书所投的人力物力之庞大,所耗费年代之久远,几乎都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国力不够强,如果国库不够充盈,就很难负担这么大的工作量。
这归根结底是古代书籍印刷和传播太困难导致的。
无数经典都因为传播的困难最终成为绝唱。
比如著名的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在古代一直是与孙子兵法齐名的,之所以在后世渐渐地失去名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吴子兵法并没有传下来。
秦汉时期藏书是贵族专属的奢侈品,普通农民人家根本没有资格藏书,所以也就可以想象,这样一座书库为什么会给韩王带来这么大的震撼了。
一个书铺小厮走过来,他没认出韩王身份。
“大人,您是借阅、租赁、还是买书呢?”
韩王愣愣的问:“什么意思?”
小厮笑着说:“如果借阅的话,不能把书带走,只能带进借阅馆内阅读,每个时辰借阅费用是一钱,但不需要交付任何押金。如果带走回府上看得话,则需要交付一笔押金进行租赁,租赁费用比借阅稍微贵一些,但只要准时将书交换,押金是可以退还的。”
“买书呢?这些书可以买走?”
“没错,大部分书都是可以卖的,三秦书局里藏书有一百五十种,未来种类数量会不断地增加,所以即使是书局里暂时没有的书,您也可以尝试以预定方式留下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