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是对杨太妃,其实内里只怕也是有一部分是对自己的。否则此前便不会说她这个做女儿的,在苑中人望反而超过了母后。
如此再一想,母后对杨太妃的怨气便可以明白了。母后这是在埋怨杨太妃关心女儿身世却不与嫡母商谈,反而频频来问她这个晚辈,如此便让母后感到尴尬和不满。
眼见兴男公主在席中沉默不语,皇太后倒没意识到自家女儿已经想了这么多。其实她对杨太妃的抱怨,大半还是近来心情烦躁所致,至于因何烦躁,就连她自己都有一些奇怪,想不明白。
此前虽有国事艰难,但是她家贤婿在淮上大破贼奴,未来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膝下二子茁壮成长,皇帝的婚事也渐渐将有定论。如今内外俱无忧愁,较之几年前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近来她的心情却不乏烦躁,深思起来又不知这烦躁由何处而生,由此而对周遭人事都多有迁怒,甚至性情都有些变化,不再像此前那样和气温婉。
待见兴男公主只是沉默不语,皇太后又有几分不悦,指着她说道:“你这个娘子如今也是不小,该要通晓人事,要学着更加体顺人意。且不说你夫家乃是吴乡巨室望宗,父子又俱为国用,单单维周今次在淮上所创功业,中兴以来无人能有比肩。在公则不负君恩,在私则尊亲爱人。如此佳偶,人世难求,你可不要恃宠而骄,失了亲爱人意。”
兴男公主这会儿也是满腹心事,此时再听母后有的没的说这一通,心情便也烦躁起来,但还是耐着性子说道:“夫妻亲昵,本是难于启齿。但我与夫郎,是幼伴夫妻,往年朝夕跟随,相伴日长比自家兄弟姊妹还要亲爱。若不是国事为急,从来也没分隔遥远至今不见。幼来便受母后教养,虽然早年也有任性,但夫郎俱都宽宥包容,如今年长,更知妇恭。”
皇太后听到这里,眉头便又皱起,垂首组织一下言辞,然后才又摆出敦敦教导的态度:“若你夫妇只是寻常门户,有此自知,也是不错。但且不说你自己罢,今次维周大功于国,王业安稳,一战奠定,未来必是南北属望,乃是当时超群之选,社稷肱骨,国家干城。你若只是寻常妇人姿态,又怎么能安居贤良佳偶之心?除恭顺之外,也要懂得时作忠孝高义之说,日有劝勉,才能守好贤妻本份,不被目作庸碌愚妇。”
兴男公主本就不是一个和顺性子,今日听母后唠叨这一番已经算是极有耐心,只是越发觉得母后越说越不着边际,先是担心她不够恭顺失了夫郎爱意,又担心她只顾恭顺被当作庸碌愚妇。前言不搭后语,也不知要表达什么。难道他们夫妻二人帷内私话,还要天天以人伦义理对答?
“终究还是山太妃说得对,其实你二人幼伴夫妻,往年就不必说了,近年也是体格渐渐长成。你夫家本是吴乡高门,维周又是家传嫡长,至今室中都无所出。你这娘子至今懵懂,也不觉人言有非,居然还替旁人考虑婚配事宜,自家大事反倒就不关心!异日若是你家翁妪归朝,我都不知该要如何面对他们!”
皇太后还在那里叹息着自说自话:“国事自有群贤担当,不可独劳一人。维周他功在社稷,举世所知,我又怎么忍心见他长劳远乡之外,因公废私?如今淮上大破胡逆,国祚已无近忧,来日归都叙功,不妨长留一段时间,届时你也要深记和顺,若能添丁报喜,才是公私俱不亏于大功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