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大控淮道(1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3479 字 2018-03-16

虽然淮南军俱都已经收缩入镇,但是因为有着此前在淮北活动所打下的基础,也并没有完全断绝淮北的消息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关于羯胡大军确凿动向的消息传过淮水,局面也越来越明朗,羯胡大军确是直扑寿春而来。

此前若是得知这个消息,淮南人众即便不会即刻崩溃,也必是人心动荡,了无战意。一方面彼此之间确是实力悬殊,另一方面则是羯胡久为肆虐,积威甚重,让人难生对抗之心。

但是因为有了沈哲子的提前警示铺垫,加之连场胜利对人心的鼓舞。所以就算眼下已经可以确定羯胡大军确是打算主攻寿春,但也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军镇内外仍是井然有序,文武群僚也都各司其职,甚至乡野中都无多少骚动。

而沈哲子也不再贪什么先声夺人,除了必要的游骑斥候以外,淮北各处人马俱都撤回镇中,摆出一副死守淮线的架势。此前送给郗鉴一批战马,郗鉴不独遣使道谢,而且又送来数艘可在江面驰骋的战船,虽然不是那种高达数层的大楼船,但对于眼下淮南的防守也有增益。

淮南军或是挑不出太多合格的骑士,但合格的水军士卒却是不少。毕竟这些兵卒们哪怕不是久从军旅,但既然生在鱼米之乡,也都习惯了踏板浮波。

水路上的较量,便是淮南防守的重中之重。寿春直临于淮,单单在淮水一线防守便从上游的汝口至于下游的洛涧,之间长达数百里的水道,任何一处都有可能成为敌军突击抢渡的地点。

淮南军名为五万之众,但如果完全分散在这么漫长的战线上,兵力将会被稀释摊薄到极点,根本就不足力据大势南来的奴军。淮南之地并无奇险,一旦被奴军抢登,寿春便成孤城。整个淮西之地,都将成为奴兵纵马驰骋的马场所在,也会给沈哲子在淮南、梁郡等地的经营带来严重的打击。

所以关于淮南的防守,沈哲子只求能将奴兵挡在淮水之北,根本不作第二途想。漫长战线很难防守的尽善尽美,所以也只能做出轻重取舍。类似距离寿春较远的汝口,已经被他定为次级战场,实在是防守不住,那么只能放弃内缩。

在这几百里的水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颖口。颖水直接勾连中原腹地,上接鸿沟,乃是淮中最重要的一条支流。自颍川而下千舟竞发,想要阻止奴军直接冲入淮水,实在是一项艰巨无比的任务。

所以在颖口方面,沈哲子不只派驻了与奴兵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郭诵,还有韩晃为其策应后继,围绕颖口更是备陈重兵,水陆游骑两万余众。

在布置防线的时候,沈哲子尤其庆幸便是古人的指挥。有了战车结阵的却月阵,能够让他麾下水陆军队获得最大的机动性,不必困缩与一地,脱离了固定的驻点,能够因战事所需随时投入到淮上任何一处战场。

却月阵并不是什么百战百胜的利器,而且威力也绝不只限于战阵本身,对于地形、兵种、械用、乃至于战机的配合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如果着眼点只在于战阵本身,那么非但不是什么取胜利器,反而是打包送上门的礼包。

历史上刘裕北伐那一场惊世大战,并不是却月阵的初战,而是一个集大成的体现。却月阵真正发端,还在北府军南入吴中清剿天师道叛乱之时。

吴中水网密布,天师道叛军中又多有熟悉地理形势的吴中豪宗加入,北府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在那样的战争环境下,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如果是小队突进,很有可能被叛军灵活调度局部优势分而击破,如果大队集结进发,那么叛军便可化整为零在乡土游走避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月阵才有了用武之地。首先要有绝对优势的水军以控制水路,才能化解掉却月阵的机动力不足,通过水军将车阵快速投入战场,同时防备侧翼后路,予以接应。而如果想尽力扩大战果,则还需要轻骑配合,在打破敌军冲阵后,骑兵冲出冲击溃阵,从而将胜果最大化。

简而言之,却月阵乃是一座移动的营垒,可以通过水军的配合随时投入到各处战场,以收坚阵之效。但同时,战车结阵效果其实要比正轨的营盘军垒弱得多,而且因为机动力不足,如果脱离水道太远,没有灵活的水路配合,极有可能被捂死在陆地上。

为了弥补战车较之营垒远逊的防护力,所以阵中士卒械用必须要充足且多样性,这样才具有灵活多变的防御方式和战斗节奏,尽可能的增加杀伤力。

如果没有了这些条件配合,却月阵便谈不上实用性。毕竟,战车结阵在本质上而言是已经被历史所淘汰的战术。而却月阵的最大作用也不是主动出击,而是防守。尤其是在防守水陆要津、敌之必攻,因为省去了建筑固定营垒的时间,结阵便捷,俱有突然性,而且本身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所以往往能够收以奇效。

换言之,如果沈哲子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大量的财货投入,能够在沿淮各处全部建立营垒据点,那么他根本不需要仰仗却月阵这一个权宜之策。但是那样一来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之巨,实在不可想象。而且营垒都是固定死的,一旦被围击攻破,便失去了其军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