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或喜或忧</p>
将诸侍从之职独立出来,刘征无疑是想形成一个类似“省”和“门下省”的结合机构,主要是负责出谋划策和关通外,或者叫做“顾问团”、“智库”之类的也可以。请大家(#¥)</p>
第四条,省三卿、黄门宫诸职,以淘汰冗官冗员。</p>
由于设置了户部尚,所以九卿的大司农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罢置。</p>
宗正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这是朝廷才应该用的,刘征这里并不需要,因此不置。</p>
卫尉掌宫门卫士,宫徼循事,而这一职责已经被赵云统领的军给负责了,因此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且刘征根本不需要建“汉王宫”,也没有那么多人需要保护,无非是一个马云禄和和刘蓉。</p>
既然不会大兴土木见汉王宫,也没有那么多老婆,那么有一种人肯定没有存在的必要了!</p>
那是宦官!</p>
诸如小黄门、黄门、宫仆、宫谒者这些宦官职位一概去除不用。</p>
这些举措可以最大程度的削减不必要的职位和官员,而且对于提高行政效率也极有好处。</p>
第五条很简单,那是凡是与述四条相冲突的,全部都要省去。其余官职则跟朝廷一样。</p>
蜀众人,刘征都依据其名望、功劳大小一一授任了相应的职位。</p>
周舒为太常;许靖为太仆;王商为大鸿胪;王谋为少府;黄权为光禄勋;张松为廷尉。此为六卿。</p>
来敏、孟光、胡潜、许慈考典有功,且学问都很好,因此全部被任为博士,来敏为博士祭酒。</p>
而秦宓、王累、王甫、杜琼等依次被授任为光禄大夫、太大夫、散大夫、谏议大夫。</p>
张辽临去汉之前,没有忘记向刘征推荐绵竹令费诗,因此费诗也被征召任谒者仆射。</p>
还有成都令董和,因为政声不错,也被刘征召入王府,任议郎。</p>
其余原蜀诸人也都被分别任为郡县各级官员不等。</p>
刘征的政治改革实际是将官员们分成了三个部分。</p>
第一个部分可以称之为“决事机构”。主要由以荀彧为首的尚台,以周群为首的诸侍从为主,当然,最后拍板的还是刘征。</p>
第二个部分可以称之为“参事机构”。主要是太常、光禄勋、大鸿胪、太仆、廷尉、少府六卿及其属官。</p>
第三个部分可以称之为“执事机构”。基本是在尚台五部尚及侍郎、令史,还有是各州、郡、县官员。</p>
毫无疑问,刘征这样的改革将原本已经逐渐混乱的官制调整的非常清晰。</p>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原本属于三公九卿的部分,现在已经几乎完全被刘征剥离出治政核心!</p>
可是事实是这样!自从汉武帝分、外朝之后,三公九卿的职位越来越鸡肋。刘征不过是推了最后一把,如果不是因为不好安置这些人,刘征甚至还要裁撤更多的官职。</p>
这些新的举措,荀彧、陈群等人自然是欣喜。</p>
然而新法一出,许靖等人心里可不痛快了!</p>
“汉王这是何意啊?”许靖问王商道。</p>
王谋面有忧色的对许靖说道:“汉王之举,颇异于祖宗法制,吾恐国政日非啊!”</p>
王谋还是素有贤名,但是由于年纪大了,难免有些因循守旧。本来是复故制,但是刘征却在这个故制之加以了改造,而且改动还不小。</p>
许靖的心思稍有些不同,主要是失落感太大的,本来以为自己收到汉王如此礼遇,这一次一定能够声名大显执群臣之牛耳,但是却没有想到事情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走。</p>
“汉王气盛,行事颇异于人,有时也怕过激,难免是众人心生怨言哪!”许靖长叹了一口气道。</p>
在许靖与王谋座谈的时候,仆人来报,廷尉张松来访。</p>
王谋听到张松来访,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p>
“此人首鼠两端,毫无信义,许太仆还是不要见了!”王谋对于张松自然是没有好评价。</p>
而这也正是张松目前的最大的困境,他本以为自己投靠了汉王,一定能够得到重用,毕竟他功劳可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