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收之桑榆</p>
“伯父的意思是想让我曲意事曹?”司马懿不禁问道。请大家(&¥)</p>
司马徽点了点头回答道:“我若早与你明言,你必不肯,故才出此下策!以仲达之才必得见重于曹营!若有一日,仲达能效许攸故事,曹操必死无葬身之地!唯有如此,方解我心大恨!”</p>
这话说出口,完全想不到竟是出自司马徽!</p>
在所有人的眼,司马徽都是个敦敦君子,风流名士。而这番话语之,处处透露着强烈的私心恨意。这本事司马徽与曹操之间的仇怨,但是司马懿却成了其任人摆布的棋子,而且这个执棋的人还清清楚楚的告诉了棋子本人!</p>
“伯父何以知我必见用于曹操,又怎知我会如你所愿?”司马懿苦笑道。</p>
“因为你是这样的人!有今日之局,仲达之声名必然鹊起。曹操正是用人之际,且其为人素不与人同,你父兄皆在其侧,焉得不用你?至于你会否如我所愿,这便是天意了!”司马徽捋了捋胡须说道。</p>
其实司马徽还有话没有说出口,以他识人的本事,胡昭、刘征能够看到的,他怎么又会看不到呢?</p>
司马懿摇头苦笑道:“想不到竟落得如此田地,也枉费了与徐、庞二位之口舌!汉王本欲求才,却又失我,可惜,可惜啊!”</p>
“仲达放心,我既然将你从汉王手下夺来,也必送汉王一人!”司马徽还是有底线的说道。</p>
“伯父既有此手段,为何不亲自出山复仇曹操?”司马懿不解道。</p>
短短两日之间,司马徽便在荆州设下此局,还将几个旷世大才玩弄于股掌之,甚至令司马懿无处施力。</p>
以司马徽这样的手段,似乎完全可以自己亲自去设计曹操,哪怕是司马徽忍辱负重,曲意附曹,也并非是不可行。</p>
司马懿有这样的疑问,当然在情理之。</p>
然而司马徽却遥遥头道:“曹操非凡夫俗子,想要扳倒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天命有常,我已时日无多,事恐难成,只能寄希望于你了!”</p>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伯父请回!只当司马懿命该如此!”</p>
这一句话也不知包含了司马懿怎样的情感,一切都转变的太快了!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足以改变司马懿整个的人生轨迹。</p>
此时的司马懿觉得自己像是流水的浮萍,丝毫不能由己!这样一种无力感最是让人丧气,任人摆布的滋味儿可是不好受的。</p>
虽然司马徽的设计并未要了司马懿的性命,而且也并非是出于玩弄司马懿之意,但是对于心高气傲的年轻司马懿来说,无疑是一时难以接受的,这也让司马懿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p>
此时的司马懿心,任何时刻都渴望掌控自己的命运,而这也必将成为司马懿今后的目标。</p>
看着司马懿不甘心的神情,司马徽只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起身离去。</p>
临到牢门处,司马徽回头对司马懿说道:“仲达也该回家尽尽孝了!多陪陪你父亲。”说罢便兀自离去,留下司马懿独自在牢。</p>
司马徽这一句话,也饱含了太多情愫。</p>
身在许都的司马防毕竟还有见到儿子的一天,而他司马徽早已是孑然一身,这一切都是拜曹操所赐。</p>
徐庶、庞统等在水镜庄,终于见到司马徽回来,二人赶紧迎前去问道:“先生回来了!情况如何?”</p>
“元直、士元勿忧!仲达性命无碍!我已为其博得一线生机!”</p>
司马徽于是便将襄阳州府之事都说给了二人听,当然,牢与司马懿之间的对话,自然是不能为外人所知。</p>
“虽是无奈,终归是保全了仲达性命,先生幸苦了!”庞统对司马徽道。</p>
“如此,汉王便再失一臂,这可如何是好?”徐庶还在想着投效汉王的事情。</p>
司马徽微微一笑道:“元直岂不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汉王既失仲达,正是元直当去弥补!”</p>
这话可意味深长了!因为司马徽只提到了徐庶,而没有提到庞统。</p>
“先生此言何意?莫非先生有解困之策?若有解救之策,为何我又不能投效汉王?”庞统不禁问道。</p>
现在的徐庶、庞统已经被人盯,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