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加兵权。</p>
而现在看来,县都尉制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整个汉乡县晏然,现在也是时候重新恢复县令、长制度了。正好将此事与试才工作相结合,也算是为汉选取第一批人才。</p>
在刘征的明确要求下,试才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荀谌也急于证明自己的价值,可谓是废寝忘食,负责此事。</p>
再经过与陈群、陈術等人的协作,总算是选出了不少可用的人才。</p>
但是汉毕竟不像是原郡县,人才基础本来不够好,所以虽然选了一些可用之人,但其并没有什么很多大才。</p>
唯有一个叫邓辅的房陵人,在这批人才之倒显得有些出类拔萃!</p>
在荀谌看来,此人既有治民治政之才,对军事也不乏见识,可谓是武双全。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p>
试才工作结束,荀谌、陈術二人拿着名册前来禀报。</p>
刘征接过来仔细审阅,脸表情不喜不怒,荀谌主动前道:“荀谌无能,未能为汉王选得大才……”</p>
不等荀谌说完,刘征立即打断道:“友若此言差矣!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此地不原州郡!此事并非二位之过!”</p>
刘征还在细看名册,荀谌建言道:“汉王何不大兴学校,以育贤才?”</p>
“学校?”刘征放下手名册,疑问道。</p>
“正是!汉王既有试才之愿,而汉地处偏狭,难免孤陋。巧妇虽不可为无米之炊,那便须思米从何来!”荀谌建议道。</p>
其实刘征并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以官府的名义倡立学校,固然是件好事情,但是这一点,刘征其实并不想将其作为固定制度。</p>
读固然使人知礼节,使人明智,可在这并不发达的古代,如果大肆的官办学校,让百姓们都来读习字,恐怕并不是一件好事了!</p>
所谓众口难调,一旦读的人扩充的太厉害,那非但不会是这个时代的幸事,其实还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混乱。</p>
本来自</p>
本来自:///html/book/42/4254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