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成都之争(1 / 2)

汉中王传 天子湖钓叟 2979 字 2017-10-21

第三百三十一章成都之争</p>

法正有补过之意,于是又提出了一套方略,若真能将法正这套方略执行到位,那汉王所要面对的局面可更加困难了。请大家(%¥¥)</p>

不过法正还不知道刘璝领着兵马在阳平关并无寸进,至今被徐晃死死抵挡在关外。</p>

而法正将要面对更大的问题则是益州老臣阴浦的刁难和刘璋的不信任。</p>

起初法正为益州设下诱敌深入,突袭汉之筹画时,很是打动刘璋,张松、黄权等也深以为然,但是现在他的这套方略在刘璋等人看来显然是失败了。</p>

于是当法正再次提出现在这套方略的时候,阴浦又怎么会安坐呢?</p>

“法校尉果然是善谋之人!一计不成,又出一计,一张利嘴倒是能够指点乾坤,可我蜀还能不能够经得住你的折腾?老夫也曾听闻寸土必守之忠节,却未曾见开门揖盗之高论!”阴浦如此冷笑道。</p>

阴浦的冷嘲热讽,将法正的筹画批驳的一无是处!欲擒故纵之计,在阴浦的嘴下成了“开门揖盗”。</p>

杀人诛心,阴浦阴阳怪气的言论丝毫显现不出一个老臣应有的胸怀,但现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法正也难以辩驳。</p>

明眼人当然能够看出法正的谋划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现在执行的人身,但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这么想。</p>

在益州州府之,只要是几个掌握话语权的人和刘璋不认同,那么法正的筹画算是再出彩,再万无一失,也不过是一句笑谈。</p>

法正心里对阴浦已经是恨之入骨,但却不能发作。不过想要法正此承认“错误”,那是决计不能,何况法正并不认为自己计略有问题。</p>

“胜败兵家常事,况且我已有应对之策。阴先生既然认为法正谋划失当,那法正也愿闻阴先生高论!”法正毫不示弱的说道。</p>

益州州府之火药味一时间很是浓烈。</p>

刘璋看着既欣赏法正与阴浦针锋相对,但私下里也认为现在这个局面是由于法正的策略并不稳妥所造成。</p>

张松倒还是相信法正,不过碍于面子,也不便在这种时候站出来支持。</p>

阴浦看着法正,心里对法正的评价那么几个字——年轻、无知、嚣张。</p>

法正话已出口,阴浦若不回答,那便失却了颜面,于是便当众说道:“如今巴西已失,江州告急,当然是应将刘璝所部调往江州,合兵抗敌!主公只需令吴懿将军领兵北白水关驻守便可保北境无忧。如此便可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赵韪、刘征!以我蜀兵、资雄厚,区区赵韪、刘征如何是我对手?”</p>

法正听了不禁哈哈大笑道:“阴先生之策略不过迂腐守成之策,如此下去,益州何望?汉王兵马蚕食我郡县,难道这样罢了?纵然击破赵韪,却又如何拿回巴西?”</p>

论谋略是个阴浦恐怕也不是法正的对手,在法正一连串的发问之下,阴浦明显有些气急败坏了!</p>

“无知小儿!贪心不足!殊不知无跬步不以致千里!二敌来犯,不先去其一,却还在谈什么二虎竞食?若那赵韪与刘征合兵一处,依你之策,再将江州拱手相送,那接下来是不是也该把成都送出去呀?”阴浦驳斥法正道。</p>

法正不过二十四岁年纪,与阴浦实在是爷孙之辈隔,因此阴浦才直斥法正为“小儿”。</p>

阴浦话之意是担心赵韪与刘征合兵,这一点确实是所有人都在考虑的事情。</p>

不过法正心却是有数,若刘璋步步进逼,最终结果才会是二者合兵。若松弛以待,以赵韪之野心,则必与刘征相争。</p>

可惜法正看到了这一点,刘璋却是看不到。</p>

“阴先生所言在理!我若依你之策,弃守江州,那赵韪与刘征合兵,则我蜀危矣!此事断不可涉险而行!”刘璋这话很明显,已经将法正的策略判了死刑。</p>

法正也瞧出刘璋心对自己深深的不信任,终归来说,还是因为垫江的失守,和张裔之死。若自己不出这样的计谋,刘璋便不会派张裔北,那现在这一切便不会发生。</p>

刘璋现在没有对法正斥责,只是碍于当初自己也对法正的谋划表示了赞同,现在若完全否定法正,便等于否定自己,且这样做会令蜀群臣大失所望,是以刘璋才故作温和之言。</p>

法正明白自己已然无望,于是便也不再说话。</p>

阴浦得意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