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宕渠易帜</p>
邓芝将自己投效汉王的事情毫不隐瞒的说了出来,又劝说张谦一同归了汉王。手机端m.</p>
正在邓芝说降张谦之时,功曹龚谌走了进来,刚好听到邓芝的话。</p>
“都尉大人怎可如此行事?太守待你不薄,岂能行此无义之事?”龚谌斥责邓芝道。</p>
邓芝并没有把龚谌放在眼里,这宕渠之,他只要说服了张谦,龚谌降于不降便都无足轻重了!</p>
“功曹此言差矣!刘焉私造天子銮舆,刘范、刘诞作乱长安,刘璋困守巴蜀,鼠目寸光,焉得为主?庞太守虽礼贤好士,但其人心术不正,妄图助刘焉僭越朝纲,无望之后,便据巴西自守,强兵坐大于益州,本无忠臣之质,更非吾主!”邓芝把心里话终于全部都说了出来,这下可痛快多了!</p>
“你……张司马还不擒下逆贼!”龚谌对张谦命令道。</p>
只听得一声剑鸣,一柄利剑透胸而过!</p>
不过却与邓芝、张谦无关。</p>
龚谌不可思议的低头看着自己胸前,竟一头栽倒在地!</p>
“嶷儿这是干什么!”张谦大惊道。</p>
原来这一剑竟然是十三岁的张嶷刺出!</p>
张嶷拔出宝剑,拱手对邓芝行了一礼,又对张谦说道:“父亲,邓世伯说的在理!刘璋、庞羲皆非明主,此正是弃暗投明之时!”</p>
张谦还没有从龚谌的死回过神来,颇有不满的责问张嶷道:“降与不降皆在为父,你为何要将功曹杀死?”</p>
邓芝也被这一幕给惊到了,虽然他愿龚谌来阻止自己,但张嶷这一击也未免太出乎意料了。</p>
不过张嶷却气定神闲,泰然自若道:“此人不除,父亲终不得免祸!与其将来遭祸,不如今日除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p>
邓芝不解的问道:“贤侄此言何意?如何不得免祸?”</p>
张嶷擦拭了手宝剑,收剑入鞘,然后才说道:“龚谌贴心庞羲,今日既知世伯与说降父亲之事,必得报。无论父亲答应与否,庞羲心必生疑虑!疑则生怒,怒则见杀,早晚而已!”</p>
张嶷的举动无疑将张谦逼入了死角,这下自己已经完全没得选择了!</p>
邓芝虽然震惊,却也为张嶷举动所改变的局面而欣喜,如此便不必自己再费口舌了!</p>
张嶷的话可谓是一语的,邓芝、张谦都了解庞羲的为人,只要是他被他怀疑,那最终一定没有好下场。</p>
十三岁的少年这二人行事更加果决,这令邓芝大叹道:“仁兄有儿如此,夫复何求啊!”</p>
张谦起初是脸色苍白,这会儿才稍稍好转,听见邓芝夸赞自己儿子,心也便下定了决心。</p>
“既如此,那便依都尉所言!”</p>
于是张谦便令人秘密处理了龚谌尸体,又向汉王送去了降。</p>
在张嶷的建议下,邓芝、张谦遣心腹把守了各处城门,又将龚谌随从之人,尽皆搜捕,使宕渠易帜的消息丝毫不得走漏。</p>
刘征在宣汉接到宕渠降,心大喜,当即便准备拔军起营南下。</p>
司马懿提醒刘征道:“汉王此时可以急令张绣将军南下了!十日之内务必回师垫江城下。”</p>
刘征于是向阆发出了命令。</p>
张绣接得命令,立即起兵,杀奔安汉而去!破了安汉,便可长驱至垫江。</p>
刘征因邓芝不但取得了宕渠,还收进了数千兵马,一时竟涨至两万余人。</p>
于是便任邓芝、张谦为别营司马,各领本部。</p>
张嶷当堂刺死龚谌之事传到了刘征耳朵里,于是便将其召了过来。</p>
刘征看着张嶷,半大小子,俊伟少年,果然有一股英雄气!</p>
于是说道:“是你逼你父亲投效于我?”</p>
张嶷拜见了刘征,回答道:“非我逼迫,父亲乃是诚心投效汉王,还望汉王明察!”</p>
刘征会心一笑,这张嶷果然聪慧,如果他承认是自己“逼迫”张谦,那张谦很掉价了!所以张嶷一口咬定自己父亲是诚心归降。</p>
这种小心思,刘征当然能够看明白,不过也能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