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成都之谋</p>
法正当呛声益州老臣阴浦,虽然见罪于众人,但刘璋看在眼里,却丝毫没有生法正的气。</p>
其实刘璋也早难以忍受阴浦的倚老卖老了!蜀群臣因为阴浦的资历,常常被阴浦所裹挟,以至于成都府常有分庭抗礼之状。</p>
刘璋对法正说道:“你既要庞羲放汉王深入,想必另有妙计?”</p>
法正这时候才放下与阴浦的纠缠,回归到正题来。</p>
“汉久为主公所患,正当趁此机会一举收入益州!若汉王一如张鲁固守汉,我益州纵有雄狮百万,亦难得其功!如今汉王将大部兵马南下巴西,此汉空虚之时!此时不取,将来便再无机会!”</p>
法正一语点出了刘璋心一直所图谋的事情,可谓是正下怀。</p>
由于赵韪的叛乱,使得益州主臣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江州,加刘征代取了张鲁,一时之间竟然没有人再去考虑取汉之事。</p>
刘璋既惊喜又怀疑的问道:“你是说我我益州此时当取汉?那汉现在取的来吗?”</p>
黄权、张松听了法正的话,顿时大悟,其余人也被法正一语惊到,阴浦这时候还真没话可说了。</p>
“此正是我建言令庞太守诱汉王深入的原因!此时取汉,胜算有三!其一,汉王知我益州动乱,故引兵南下,其后方必不备,我军有出其不意之胜。其二,汉兵马与我益州相较,本悬殊,而汉王想要夺去巴西,必出主力,故汉守备不足,我军有以众破寡之胜。其三,汉王引兵在南,我军北进,若行军迅捷,则汉王首位不能兼顾,进退难得其时。纵能及时退防,汉兵马急行山间,必疲弊不堪,我军有以逸待劳之胜!有此三机,可得九成胜算!”</p>
法正将自己的考虑和盘托出,一一为刘璋分解。</p>
众人听罢亦不得不服,张松不禁拍手称赞道:“孝直见识深远,谋略超群,有此三胜之机,何愁汉不得!”</p>
黄权亦赞道:“与君计谋相较,权固守之策实为下策!”</p>
刘璋听见黄权、张松都称赞法正,自己也觉得法正说的在理,便有用法正策谋之意。</p>
这时候阴浦又出来说道:“你方才说有此三机,可得九成胜算,那便是说汉王亦有一成胜算咯?”</p>
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阴浦的话实在是有点故意找茬的意思。</p>
不过刘璋倒还真想听听法正怎么说这汉王的一成胜算。</p>
法正知道阴浦这是故意刁难自己,于是回话道:“谋局者,智与力也!力可胜智,然智亦可胜力!除此之外,亦有天命运时之变!故事有必胜之败,亦有必败之胜!袁绍起十万之众,尚且败于官渡,天下又有几人能出必胜之策?法正不过区区末座,自不敢妄言必胜!事在人为,胜败易势不过须臾,兵与将、谋与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法正不过匹夫之见,用于不用全在主公!”</p>
法正见阴浦咄咄逼人,于是便以退为进,将锅甩给了刘璋。</p>
一句“用于不用全在主公”,把刘璋套的结实,也将阴浦的针锋对了刘璋。阴浦着了法正的道,只好吃了个哑巴亏,他总不能要求刘璋不要用法正的计谋!毕竟这等大事,还是只能由刘璋自己决定。</p>
黄权是个刚直之人,没有那么多小心思,于是对刘璋直言道:“权之策可解益州燃眉之急,孝直之策却可谓计议深远!主公若得汉,便可北出三辅!”</p>
刘璋倒没有想过要入关,但汉确实一直都是他想要的。</p>
思忖再三,刘璋于是问道:“谁人肯为北伐统帅?”</p>
“末将愿往!”</p>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州署从事,刘璋帐下司马张裔张君嗣。</p>
张裔是蜀成都人,刘焉还没有死的时候,刘璋便与张裔时常交往,二人很是投机。</p>
张裔自小熟读史,常与刘璋纵论春秋,因而很得刘璋欢心。</p>
刘璋继任益州之后,将其举为孝廉。先是任以鱼复长,没多久便又将其调回成都,任州署从事。尔后又担任刘璋亲将,兼领帐下司马,可谓是一路高升。</p>
刘璋见张裔出来自荐,心十分高兴!</p>
虽然张裔与刘璋很投机,但是毕竟没有什么功绩,刘璋将其提拔为从事兼领帐下司马,已经是很破格了。为这件事情,刘璋还跟阴浦闹过别扭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