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白罴之论(2 / 2)

汉中王传 天子湖钓叟 3121 字 2017-10-21

之途,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旧不过是奢望。</p>

察举之制,详细说来足有十二科之多,但是其真正主要举用的还是基层官吏,至于普通平民百姓,毕竟很少。</p>

尤其是后来渐渐为地方权势名望所霸占,一般的寒门子弟更加是被拒之门外。</p>

汉制以郡国人口满二十万人举孝廉一人,不满二十万,两年举一人,而不满十万者,则三年举一人。</p>

所以实质,普通寒门还是很少能够找到出路,要么借用别人的推荐,要么是自己在州郡乡县积聚足够的名气,或者攀附地方官员。</p>

刘征听见陈術如此说话,于是又问道:“以申伯之见,为人主者当用人如何?”</p>

陈術没想到汉王会有此一问,这种事情一般并非他这种人能够插嘴的。</p>

陈術看见盘白罴肉,心有所感,于是对刘征说道:“我以为,用人之法,当以能者,庸者下,而不避出身!居位者岂可长保?若不度才而用,则吏治愈见庸碌,百姓愈不得安居乐业。自桓、灵二世以来,禁锢士人,尸居其位者,不可胜数,皆因无选材任能之制也!天下贤才,譬如此白罴之味。白罴深居山野,却是天下至味!贤才遗珠江湖,岂非治国能人乎?”</p>

“圣主任能,贤主任名,庸主任亲!有才之人遗于山野,岂非人主之失?若用人以出身论,天下士人何望?智不达庙堂,才不居高位,固国之所失也!”陈術侃侃而言道。</p>

初见陈術,刘征还对其粗蛮之相不以为意,但现在听到他这番白罴之论,那可真是刮目相看!</p>

看来此人果真是有真知灼见啊!</p>

听到陈術这话,刘征突然想起了科举之法,当此之世,若能以科举代行察举,岂不是更加先进?</p>

察举制的弊端,在于行下不效,往往到了底层变为了,最终还是沦为了权势阶层入仕的阶梯,这种弊端将大部分的真正贤才阻绝在了门外。</p>

当然科举之法也有其弊端,但是至少在目前来说,一定现行的察举更为优越,至少能够在很大程度破除门第之别!</p>

刘征听了陈術的话,渐有意在汉施行科举之法,当然他也想到了必须做一些改进!</p>

本来自</p>

本来自:///html/book/42/42544/index.html

由于xx问题不能显示::大文学小说网,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