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出离间(1 / 2)

汉中王传 天子湖钓叟 2942 字 2017-10-21

第二百六十七章再出离间</p>

司马懿献出伏牛山小道,刘征便知晓其必然要对荆州用计。听了汉王与司马懿的对话,张绣等人已经知道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徐晃听闻司马懿建议汉王引兵南下,则显得十分兴奋。</p>

“汉王若要回往汉,则必经南阳要道,而要进入南阳,则必先使荆州有变!刘备蛰居南阳已经数年,虽然与那刘表看似相安无事,但以刘备之野心,难保不曾对荆州有过觊觎。所以必先离间刘备与刘表,南阳战事一起,汉王便有可乘之机!”司马懿道。</p>

刘征想了想,司马懿这是一举两得啊!</p>

“仲达此是两计并用啊!既是借刀杀人,亦是浑水摸鱼。只是如何离间刘备与刘表?”刘征问道。</p>

众人都在等着司马懿说下去。</p>

司马懿却卖了个关子,只说道:“此事诸位尽管相信我便是,汉王可即日整备兵马,待南阳变起,便可挥师南下,先进据丹、析,然后转道西进!”</p>

话虽如此,司马懿也说的很好,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是即算刘征拿下丹、析二县,想要攻进汉,恐怕也没有那么简单!</p>

贾诩正要开口,司马懿便说道:“和先生一定会问我,怎么没有将攻汉之艰难筹划在内对?”</p>

贾诩只好说道:“正是此意!仲达已有对策?”</p>

“不错!汉张鲁主要盘踞在南郑,而庸、房陵等县较为偏远,正是我们进入汉第一步落脚之地!此二县我倒是有几位相识,可为汉王内应!”司马懿侃侃说道。</p>

“庸、房陵有两家豪族,曾受恩于我父亲,房陵那位姓郭名睦,庸是两兄弟,兄长申耽,其弟申仪。这二家在庸、房陵间蔚为大族,张鲁不能制,此可为我所用!”司马懿如是说道。</p>

张辽听到司马懿说庸申氏,当即出来说道:“这申耽、申仪二人我知道!当初汉王令我屯兵西城,以控庸、钖县时,曾与他们打过交道!这二人确实是当地豪强,家常自养兵士,以藩卫产业!”</p>

“若要这三人相助,则须许以恩惠,汉王可愿意?”司马懿问道。</p>

能够回到汉,些许恩惠有什么不行的,刘征当然答应!</p>

“若我能顺利进入汉,三人皆可加官犒赏,其原有产业,永世不须纳赋如何?”刘征问道。</p>

“如此甚好!汉王若同意在下此策,那加紧准备!我预料不须月余,事必可成!至于如何离间刘备刘表,以及与申耽、申仪、郭睦交通事宜,都交给我与和先生如何?”司马懿拉了贾诩,其意自然是要令刘征放心。</p>

刘征见司马懿信誓旦旦,且说的计策似乎并无不妥,与其困居河东弘农二县,倒不如一试!</p>

穷的好处是什么都可以豁得出去!</p>

“诸位还有什么意见没有?”刘征看了看其他人问道。没有人表示反对,因为没有人有更好的办法。</p>

“那好!传命张任河东兵马留守三千,其余全部调来弘农,诸军整备,等待时机!一切看仲达你的了!”</p>

刘征当即下了决断,所有人各自开始准备自己的事情,司马懿与贾诩则去筹划如何离间二刘,如何劝通申氏兄弟和郭睦。</p>

荆州襄阳城。自刘表坐稳荆州之后,便将郡治从武陵汉寿搬到了襄阳。</p>

刘表本是个士,但因为是宗族子弟,所以得以除郎。初为大将军何进所辟,成为大将军掾属。何进死后,被董卓调为北军候,又授为荆州刺史。</p>

征辟制度是两汉与察举制度并行的人才选拔制度。</p>

察举分为举孝廉,举秀才,举明经,举贤良方正。后三种经常被用于选拔行端正或者学识渊博之人,但“举孝廉”则往往被世家大族滥用!因为有没有本事,一试便知,但孝不孝顺那模棱两可了!其实这“举孝廉”反而成为了豪族世家子弟可以利用的一种方式。话说曹操最初是举孝廉入仕的!</p>

征辟制度则不同。用今天的话来说,征辟制度是用人单位自己选人,直接选人。两汉朝廷、公府、州郡守官都有在征辟权利范围之内。</p>

但是征辟实际又分为两块。天子朝廷曰“征”,公府州郡曰“辟”,这两个字是不能乱用的。</p>

刘表年少时已经知名,身为皇族后裔,又是太学生出身,所以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属。</p>

话说刘表坐镇荆州十年,除了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