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河东侠士</p>
高干被刘征的分兵计袭扰的寸步难行,走到襄陵的时候竟然已经耗去了一个月的时间。请大家(&¥)</p>
正当高干准备不管不顾直插绛邑的时候,后方突然传来急报。</p>
“有什么事速速报来!”高干于军大营问道。</p>
“禀报将军!匈奴人突然盛兵南下,现在已经过了阴山,驻兵五原塞外,似乎有南犯之意!”军吏急报道。</p>
这个消息可不得了!现在高干亲自领兵在外,晋空虚,塞边四郡更是无兵可守!一旦匈奴人突破了雁门关,那整个并州都将丢掉,高干也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了!此事远征伐河东重要的多!</p>
“消息可靠否?”高干确认道。</p>
“千真万确!正是云送来的军报!”军吏回答道。</p>
高干这下可左右为难了,进退维谷,最后高干还是选择了回守并州。</p>
不过高干也并不是放弃了河东之地,在退军的同时,高干选择了通报正在与曹操决战的袁绍,请求袁绍发令张杨西进攻打刘征。</p>
原来刘征早知道自己一旦拿下河东,高干势必要挥军南下,于是早早准备好了应对之策。</p>
赵云亲自带着刘征的汉王印信,昼夜奔驰,从西河直奔塞外,终于在阴山北找到了避寒过冬的匈奴单于刘豹。</p>
刘豹一开始也不敢相信汉王竟然没死,但看到赵云拿出的汉王金印,这才确信无疑。</p>
刘征对刘豹算是有复国之恩,当初刘豹曾对刘征盟誓“汉王但有所遣,皆无不从”!</p>
而且刘征并不需要刘豹的匈奴兵真的去攻打塞边四郡,只要刘豹领兵稍稍难进,做出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即可,既能还报汉王恩德,又不需要牺牲自己的部族,刘豹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p>
于是,高干南征的兵马这样被匈奴刘豹牵制回了并州。</p>
去除了并州高干这个心腹大患,刘征也料想到接下来便是党张杨。</p>
张杨,字稚叔,云人。最早在原并州刺史丁原部下任武猛从事,后来被朝廷所召。</p>
灵帝为分大将军何进之兵权,设立西园八校尉,由小黄门蹇硕在京都统领军队,于是大肆征召天下豪杰用为偏将,张杨便在其列。</p>
后来蹇硕被杀,何进收了西园校尉,便将张杨遣回并州,令其自行征召部队,前往党平定山贼。</p>
何进此举等于是弃张杨于不用,不过这张杨倒还争气,真的聚集起一支兵马,平定了山贼,此留在了党。其实张杨招募的手下不过是另一伙山贼罢了。</p>
何进死后,董卓擅权,牛辅屯兵河东,北控并州诸郡,张杨抵挡不过,便由剿贼的变成了做贼的!一连寇掠了党数个县邑,队伍也慢慢发展壮大,后来被袁绍收编为己用,依旧留屯党。</p>
袁绍在正与曹操鏖战,接到高干军报,自己也没有办法使力,只好传命党,令张杨起兵征讨河东。</p>
高干退兵后,刘征厉兵秣马,便准备着对付张杨,眼下刘征已经扩军至六千余人,虽然大多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但是以这样的兵力对付张杨的山贼兵团,倒并无所惧。</p>
这时卫固却进言道:“汉王要对付张杨,何须如此兴师动众?”</p>
刘征听卫固这话,似乎卫固有解局之法,于是赶紧问道:“伯坚有何破敌良策?”</p>
卫固胸有成竹的说道:“张杨手下并无人才,多是各路山贼出身,其心不聚,一群宵小而已。但得一死士,刺张杨于党,其众自散!”</p>
在刘征看来,这话说的未免有些简单了!且不说刺杀张杨难易与否,是要找到这样一个死士都不容易。此人必须有必死决心,而且必须武艺超群,心思敏捷,能够有办法进得张杨身边。</p>
刘征摇摇头对卫固说道:“如此勇士,哪里去寻啊?”</p>
“汉王不必忧心,我这里正有一人!此人是本郡游侠,姓祝名公道!此人受恩我卫氏,早有报死之志。且其人任侠河东,驰名并州,我从其口得知,张杨对数次遣人意图招募。若有此人相助,党不复忧也!”卫固语气肯定的说道。</p>
祝公道者,河东人,灵、献二帝间之著名侠士,与凉州杨阿若、青州孙宾硕、司州鲍出齐名,为当世四游侠之一。</p>
祝公道曾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