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借刀杀人</p>
在众人都不说话的时候,曹宏站了出来,拱手对曹仁说道:“末将愿领兵拿下郯城,以报司空、曹将军!”</p>
其实曹仁是在等着曹宏自告奋勇,眼下曹宏手足有一万多兵马,这些徐州兵一来不堪大用,而来未服曹军。让曹宏率兵去攻打郯城是再合适不过的了!</p>
曹仁见曹宏请兵出战,当即高兴道:“曹宏将军有此勇志,本将甚是高兴!若你拿下郯城,本将保奏司空,请求朝廷给你封侯拜爵!”</p>
曹宏听了“封侯拜爵”这几个字,心里早激动不已,谅他区区陈登,又怎么能够抵挡的住自己手下这一万多兵马?</p>
陈登攻城耗费太过,如今守城之兵,已经不过四五千人。</p>
然而等曹宏领兵前来攻城,却发现没有那么简单!这陈登虽然兵少,但是指挥有方,将士用力,一连三日,曹宏毫无进展,反倒是折损不下损伤极大!</p>
曹仁这边则不断派人催促,并且特意派人询问曹宏是否有把握拿下郯城,并且告知曹宏如果拿不下郯城,那么自己另遣他将。</p>
曹宏已经咬住了眼前的肥肉,又怎么会松口呢?于是将手下人马分作两部,轮番加紧攻城。</p>
陈登再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过,终于郯城被攻破!陈登率兵于曹宏兵马近战搏杀,直杀的天昏地暗!从午至晚,陈登杀的戟也断了,刀也钝了,终于不敌!竟被曹宏围攻而死!</p>
自此,郯城陷落,彻底落入了曹操之手!</p>
曹宏经此一战,兵力折损过半,虽然得了个侯爵,但在曹军之,再无话语权,手下兵众也渐渐被其他人分走,终于沦落为一个小小领将。</p>
郯城被攻陷之后,广陵、东海、下邳国等郡县接连投顺了曹操,但有不服者,全部被曹仁分兵拿下!</p>
刘征带着手下诸将和两三千誓不降曹的军士,跟着糜竺来到了琅琊莒县。琅琊国相萧建早早接到糜竺信,于是开城相迎。</p>
萧建本是东海人,与糜竺同乡,早年曾多次得到糜竺恩惠,这琅琊国相也是糜竺举荐,因而对糜竺是感恩戴德。</p>
糜竺将徐州情势一一细述与萧建,萧建得知详情,也是极度愤慨,当即对刘征行礼道:“汉王来我琅琊,便如同是到了自己家一样。琅琊虽鄙,也可暂为汉王居身之所!料想曹操安抚徐州诸郡尚需时日,汉王可在这里做些谋划。如有用得着萧某的地方,尽管吩咐便是!”</p>
这萧建性情果然通达,难怪与糜竺交好。</p>
刘征也客气道:“流落之人,难免叨扰萧君,琅琊终非久居之地。曹操一旦安抚下徐州郡县,势必要兵指齐地,到那时,刘征自会引去,不敢为萧君招致祸患。”</p>
齐地即指今山东半岛等地,包括青州的齐国、乐安、济南、北海以及琅琊等国。曹操收拾了徐州陶商,自然接下来的目标便是琅琊、北海之地。</p>
北海孔融,本与陶商、袁术有合纵之盟,然而袁术、陶商接连被灭,这下可令孔融惶惶不可终日了!</p>
孔融手下重于武,武安国自断腕之后,北海的军事一应交给了太史慈。太史慈当然是主战,还数次建言孔融趁曹操之虚西进,然而毫无疑问,全部都被驳回了。</p>
至于这驳回的原因,一者是由于孔融本是弱性格。其二便是这北海臣反对者众。</p>
自太史慈入北海以来,北海安定太平,孔融最好士,于是又任用了一批儒生,如王子法、刘孔慈、左丞祖、刘义逊等,皆为坐之客。尤其是这王子法、刘孔慈,很是对孔融的胃口,久而久之,竟连王修都有被疏远之感。</p>
这王子法、刘孔慈,都是凶辩小才之人,徒有口舌之利。每与孔融言及学之事,往往侃侃而谈。但是一遇到兵政之事,却又拿不出好的办法。</p>
曹操攻陷郯城的消息传到北海,孔融甚是惊慌,赶紧召集武商议。</p>
王修出来说道:“曹操狼子野心,绝非善类,我北海孤悬兖州之东,实难自保。冀州袁绍,四世三公,颇得民望,国相不若举北海以属袁绍。若得袁绍助兵,曹操必不敢东顾!”</p>
王修之见还是有几分道理的,若是袁绍出一支兵马屯据平原,于北海相倚,曹操不敢轻易图谋北海了。</p>
“叔治先生此言差矣!北海与袁绍有河水为屏,难以相救,不如表许都,请以归顺!不管曹操如何,现下的问题是,天子在许都,在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