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求和称臣</p>
李儒看到白登山,终于肯定了自己之前的推测。其实早在陵的时候,李儒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一些刘征的意图,但是当时李儒认为只要能够与素利合兵,那么与刘征对垒还有三分胜算。</p>
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素利遇了轲能,竟然半道而逃,这完全打乱了李儒的计划。</p>
和连看着白登山,不会不明白李儒这话的意思。</p>
在这白登山,汉高祖刘邦轻军冒进,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围困在此长达七天七夜,最后是用了陈平的计策,贿赂单于阏氏,才得以脱险,还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安抚匈奴。</p>
如今匈奴已经归顺汉庭,鲜卑人取代了匈奴人的位置,但不同的是,这一次被围的是鲜卑人!</p>
徐晃、张任与刘豹、韩暹,合三万骑兵从西面善无向平城逼近。鲜于辅也得到了刘征命令,率军开拔,从东北方向赶来。而刘征亲率的三万铁骑已经离平城不到百里。</p>
和连现在已经束手无策,完全只能依赖李儒了。</p>
“军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脱困?”和连满怀期待的问道。</p>
李儒长叹一声,说道:“死马当活马医,计策倒是有一个,只是成败尚未可知。”</p>
“有总没有好!军师请讲!”和连急切的说道。</p>
“汉高祖能够忍辱求和不惜和亲贡,大单于能够仿效吗?时移世易,这个办法我也不能断定是否可行。”李儒说道。</p>
“你是说向刘征求和?”和连问道。</p>
李儒摇摇头,看刘征这架势,显然不是奔着臣服鲜卑而来。</p>
“刘征是铁了心要杀我们!大单于应该趁着现在还没有被完全合围,派一个得力心腹,日夜兼程去往京都长安,贿赂长安公卿,然后向汉帝求和。只有长安朝廷才有可能阻止刘征继续进军!”</p>
李儒推测,以刘征的兵力,三面合围鲜卑,暂时还不会动手,毕竟兵力还没有绝对的优势。刘征的策当是围困和连,使其不得脱身,耗尽和连粮草,待鲜卑士兵人困马乏,饥渴难耐,斗志丧失殆尽之时才会发起进攻。</p>
李儒的推测当然是有道理的,这确实是刘征的规划。既然围住了和连,那么刘征当然是想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战果,自然没有必要牺牲更多的汉军士兵性命。</p>
李儒又交代道:“信使到了长安后,立即去寻找种拂大人,此人性贪,又与百官多有交往,大单于只要对他许以重利,相信朝堂之,他一定会出手相助的。”</p>
听从了李儒的建议,和连立即派出蒲头作为信使,乔装潜行,绕道西河、郡,日夜兼程赶往长安。</p>
刘征已经形成了三面合围的态势,此战大势已定,为了增加胜算,刘征又令郭嘉、李乐弃守三关,将剩下的四万步卒尽数调来。</p>
三关距离平城有四五百里,郭嘉率领的步兵大多是新卒,行军速度有限,四万步兵还在半路,蒲头这边已经飞奔到了长安。</p>
按照李儒的交代,蒲头立即拜访了司空种拂,又在种拂的建议下,前去拜访了光禄大夫朱符,然后才去往朝廷求和。</p>
其他事情一般尚台处理行,但是这涉及到外交,所以必须交由朝堂公议,所以荀彧也无法决定。</p>
长安大殿之,天子百官列坐。</p>
蒲头殿跪拜道:“塞外荒蛮拜见大汉皇帝陛下!”蒲头言语之姿态摆的极低,这也是和连的要求,虽然蒲头心里一百个不愿意。</p>
长安已经接到雁门军报,得知刘征大破鲜卑,刘协心里也高兴的很,对刘征的崇拜之情日甚一日。</p>
“来使起来说话!”刘协稚气的说道。</p>
蒲头也没有想到汉人皇帝竟然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孩,这在鲜卑是断不可能的,大漠民族,几乎没有幼童当大单于的。</p>
这也是其兄死弟及之制存在的原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小孩当领袖,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族群的强势。</p>
“谢陛下!”蒲头起身道。</p>
刘协看了一眼荀彧,示意荀彧主持,荀彧昂首问蒲头道:“你既为鲜卑大人,如今两军交战,你为何亲自到此?”</p>
蒲头再次跪拜道:“和连大单于命在下前来长安表示诚意,即日起,愿称臣汉庭,岁时贡,永不犯边!祈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