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因这包裹中,尽是一叠叠的白纸,有些已经写满字迹,看上去是些什么手稿之类。
黄三老经过一处农家,遂敲其门,主人见是一邋遢老者,也不凶恶,只问黄三老有何需要帮忙,若是要吃上一餐便饭,却也可以,现在鄂县人不缺这个钱。
黄三老果然留下吃饭,并掏出纸笔,问一些这些年来,这家人生活上一些琐碎,做些记录。
吃完饭后,黄三老继续赶路。
至三月,黄三老回到麻山乡。
入了家门,黄三老洗簌一番,便将自己关入书房,家人也不奇怪,这已经是五年来七八次这样了。
黄三老每次出门,都只孤身一人,五年来去过武昌,去过柴桑,去过庐江九江,甚至凭着与杨锡的关系,搭便船出海去过台岛和东冶港。
家人皆不知其用意,问之也不明说,遂也不管。
黄三老将包裹中物事取出,放到一处木架,只见木架之上,已然满满摆了几十公斤的稿纸了。
看着这些稿纸,黄三老面带笑容,仿佛年轻几岁,心中却浮现出一个面带稚嫩笑容的可爱笑脸。
只三老自己知道,这张笑脸,就是十七八年前的杨锡。
黄三老驻足回想这张笑脸,笑脸在其脑中慢慢变化,变成十五六岁来找自己推销辰河酒模样,三老摇头笑一下。笑脸又变成二十来岁在船上驰骋长江模样,接着又变成二十二三岁刚刚得了婴儿,做了父亲的欢乐惊喜模样。
三老想着想着,眼睛有些模糊,用衣角擦了擦,慎重的在桌子上铺了一张白纸,提笔开始写字。
做了准备,下笔时却异常沉稳,只见三个大字浓墨重笔,跃然纸上。
却是“辰河志”三个大字。
原来黄三老,走访各地,走访各个与杨锡有关系之人,却是为了写这一本书,其书名叫《辰河志》。
三老写完这几个字,点点头算是满意,又喃喃自语道:“小伙子!老夫想活着给你写完下卷,但如今能整理完上卷,怕是到极限了。”(83中文网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