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此时正在文石室外徘徊。
文石室是邺宫后宫一处居所,曹操喜欢将它用作书房,也时常在这小憩。王夫人作为这年最受宠的姬妾,时常伴随曹操左右,对这里已十分熟悉。只是现在没有曹操的准许,她不得进去。
早在一刻前,她便派人告知了曹丕,而那时曹丕甚至还未遣人前来。
王夫人今年不过十八芳龄,幼时便成为乐女进入邺宫,虽然被曹操纳去不足一年,她却已在这个浮华之地浸淫许久,嗅觉十分敏锐。此事关乎崔娴、甄氏,却不是普通的后院之争,背后定然关联着曹家兄弟。
与曹操同在文石室内的还有丁夫人。自曹卉出嫁后,丁夫人已不理琐事多年,长久居住在西园中的僻静之所,将大小事务都甩给了卞夫人代为掌管,每逢大宴时才会以当家主母的身份出席。
所以,王夫人认为此事非同小可的另一原因,便是丁夫人的出现。
……
文石室内。
甄氏初一步入文石室,先闻见一股药味,然后一眼便看到身着便衣,坐在最里一侧的曹操。他身前是一张数米长的木案,从左到右依次堆满了不同类型的卷宗。因为今日阴天,案头还点着一盏油灯,幽幽火光照亮了墙上一面巨幅地图,描画着中原十三州与外夷之地,其中已有大半是曹操曾征战过的疆域。
他本人如今就坐在这面地图之下,两鬓皆白,目似剑光。
目光一转,甄氏瞥见坐在曹操身侧的是丁夫人而不是卞夫人时,指尖变得更加冰冷。
崔娴已跪坐在室中央,微微地低着头。冷风瑟瑟的天气里,她未着厚氅,消瘦的背影显得愈加单薄。
“啪”地一声,一封竹简打在石板上,被曹操掷到了甄氏的襦裙边。
她真是抗拒极了这种竹简发出的脆响。
但她别无选择,只能跟着跪在崔娴旁边,拾起那封竹简。待认清上面的字后,她倏地睁大凤目。
无需曹操吐露一个字,她便已明白始末。
那竹简上记录的内容,赫然是寿宴那夜她与崔娴在园中时的对话。
一字不差。
此刻见崔娴虽是挺直脊背跪着,却面如死灰。她外表看似柔和,内心实则清高孤傲,同她一样,不好诡辩,也不愿砌词狡辩。竹简所录句句出自她们之口,没有什么不好承认的。
妄议立嗣及候选人便已是犯忌,何况还有试图左右曹植,似有异心。铁证如山,无从辩驳。曹操怎能容忍最喜爱的儿子与未来的继承人被区区一个崔娴操纵蒙蔽于股掌之间,他甚至不需要欲加之罪,便足以将崔娴废黜。
此刻将她喊来,不是为了对质,只是想连同她一起废黜吧。
甄氏这般想。
她放下竹简,双手贴到冰冷的石面上,伏地认道:“妾有罪。”
室内一片寂静。
上座的曹操见状,低沉稳健的声音缓缓响起:“崔氏,你可还有什么遗言?”
这是他说的第一句话,比起往日有些沙哑,中气虽略有不足,却仍十分震慑人心。
甄氏仍伏在地面上,闻声顿时耳鸣了半晌,听不见任何声音,更听不见崔娴可说了什么。
原来曹操是动了杀心啊。
她抹开一个苦涩的笑,嘲笑着她还是只有妇人心思,永远不懂曹家的人。
“……只是此事与甄姊姊无关,恳求魏王宽恕她吧。”
甄氏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崔娴的求情,她攥了攥双手,骨节与青石地面相抵,冷硬的钝痛莫名填充了她心中的愤懑。
曹操似乎想唤人,却被丁夫人止住。她问向甄氏:“甄氏,你可有话说?”
甄氏此刻也不知自己是否将要被赐死,只是闭上双眼的那一刹那,少女时的憧憬、袁家所见的荣华、冀州失陷时的兵败如山倒,还有那个注定不会属于自己的丈夫,一切都在飞速地从眼前闪过。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1。她以为,这样的人生,一了百了没什么不好。
她缓缓直起身子,目光沉静地看着面前那对皆已迟暮的夫妻。
听闻他们年少相识,奉父母之命成婚,争吵与危机不断,也共同经历过生死离别。事到如今,他们之间早已不存在爱情,但只要心中存有一份对彼此的惦念,便足以使他们像现在这样,并肩而坐。
“妾一直很敬慕他们夫妇能够君如磐石、妾如蒲草的相依相守。”
若是在平时,甄氏大概永远也没有机会吐露心声。她与他们夫妇来往时日最久,作为一个看客,她却仿佛能亲身体会属于他们的哀与乐,这难道还不足以令人动容吗?
一直静静跪坐的崔娴闻之一震,突然泣不成声。
至于她想到了什么,已经无人得知。
甄氏所用的比喻出自邺下,讲述的正是一对对彼此坚贞的夫妇,他们被迫分离,妻子以死明志,丈夫也随之殉情。此诗难得一见,人人传颂,曹操总领邺下文士,不可能没有读过此诗2,也不可能听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