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点了点头,“看您说的,这几天在寨子里面住着,多有打扰,并且承蒙您的照顾一切都蛮好的,桑林婆婆是我们的亲人,所以这寨子里面的每一个人我们看起来都十分的亲切!”这句话刚刚说出口,我顿时觉得自己的牙齿都快被酸倒了,我的那个天啦!没有想到,有些时候,我竟然也可以说出如此虚与委蛇的话。
“那就好……”巫虺文做出了一副喟然长叹的模样,“还好有你们惦记着她,否则,这阿珠的一声,岂不是太过于悲催了吗?”
或许一路上众人走的都有些劳累了,所以在原地休息倒也安安静静的。
“族长……”我清了清嗓子,喊了巫虺文一声,他抬起头,鹞子一般的眼睛看着我,不由得让我的心里面一阵的恐慌,我忽然觉得这家伙的眼睛里面貌似带着一种钩子一般的东西,可以直达我的心神,让我几乎都动弹不得。
“怎么了小伙子?”这家伙让我十分敬佩的地方就是不论什么时候,他的脸上都是挂着一种和善的笑容,但是鬼知道这笑容背后却隐匿着一个嗜血的魂灵。
“不是说您这寨子里面的悬棺葬都取消了吗?我有一个哥们儿正是你们苗族文化的研究专家,还是他告诉我的!”为了防止巫虺文怀疑我是否知晓这村寨的秘密,我先一步讲出了这句话,但是巫虺文却哈哈一笑。
“怎么会呢?小伙子,只要是好的东西,都是不会废止的,这千百年来,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甚至富可敌国之人,他们所追求的是什么呢?”说到这里,从他的一双眸子里面却流出了一种让人彻骨生寒的东西。
“是什么?”我有些不明所以地问出了这三个字。
但是这巫虺文却哈哈一笑,“小伙子,他们所追求的是长生不老,与天地齐寿,你懂了吗?”说完之后,这家伙便离开了,走到了队伍最前方。
我看向了崔明丽,她也冲着点了点头,崖葬难道和成仙有关系?
我也知道,恩施州的崖葬文化系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据有关学者考证,其族属应为濮、僚、越,而这里的濮、僚、越与巴文化和土家文化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崖葬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是悬棺,是指在悬崖峭壁上钉桩搁棺匣,其词源于梁陈间顾野王"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一语。恩施州的悬棺除了在悬崖上钉桩横搁棺以外,也有将棺木置于崖墩的,以巴东的龙船悬棺遗迹最为典型。
第二便是岩罅,又称崖葬,即利用自然岩罅放置棺木。恩施州的岩罅葬在巴东、建始、恩施、宣恩、来凤、咸丰等县市均有发现,单是咸丰县境内就已发现这类俗称为"箱子崖"、"柜子崖"、"仙人崖"的岩罅葬遗迹达七处之多,均是以自然崖壁上的洞穴为藏柩之所。
第三便是岩椁墓,即人工"在石岩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恩施州的岩椁墓主要分布于建始与利川境内,仅在利川齐岳山以西地区就发现此类岩椁墓遗迹十余处,均是在红砂岩上人工开凿洞室作为藏柩之所,以利川七孔子岩椁墓群最为典型。
悬棺葬的葬具多为整木挖成,有船形棺、槽式棺、盆形棺、屋形棺、斗形棺、箱式棺等。恩施州崖葬多为二次葬,其中有单人葬,也有群葬,群葬多为先后几次葬入。
而1992年8月30日恩施州博物馆在来凤县卯洞的仙人洞崖葬抢救性发掘中,考古队员冒着极大的危险进入洞内,悬棺葬全部集中在洞口。洞口高约30米,宽约15米,洞深200多米。洞顶落下的巨大石头在洞口形成了一个高台,人们在台上以大木柱为梁,上面铺着木板而建成的"仙人居","仙人居"上面放置大小棺木十余具,棺木分三种类型,即船形棺、槽式棺和箱式棺。
在一完整的箱式棺内发现有一人头骨及股骨,还有西兰卡普碎片和丝织带,根据现场观察人骨是用西兰卡普包裹起来,在用丝织带捆紧后放入葬具的。在抢救性发掘**发现随葬品130多件,时间跨越两晋、隋、唐、宋、元几个不同时代。
按质地分有铜器、铁器、瓷器、木器、陶器、皮革和丝织品;按用途分有兵器、渔具、乐器、文具、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如铜熨斗、铜盘、铁刀、铁砧、铁马镫、柳叶形铁剑、八耳铁釜、陶瓷多足砚、四系瓷罐、木桨、皮革铠甲、丝织带和西兰卡普即土家织锦等。
而生活在福建周宁、福鼎、柘荣、屏南等地区的畲族同胞,有一个关于悬棺葬由来的传说:上古时,畲族的始祖盘瓠王与高辛帝的三公主成亲,育有三男一女,全家迁居凤凰山狩猎务农。因盘瓠王是星宿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所以他去世后儿孙们就用车轮和绳索把棺木置于凤凰山悬崖峭壁的岩洞中。
其后代代沿袭,形成了古代畲族人的悬棺葬习俗。畲族的"畲"字,古时写成"輋"字,也包含了这个故事的意思——在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