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收回中东路,却完全没准备后手。
前线要求曾兵,张学良却不愿跟苏联开战,以没钱为借口拒绝出兵。直到苏联的“特别远东军”都集结完毕,并且开赴到东北了,他才发现不打不行,慌慌张张地发布对苏作战动员令,结果白白失去先机。
张学良读完周赫煊的信,优柔寡断的性格又冒出来了。他觉得苏联已经宣布和中国断交,和谈是万万不可能成功的,若想和谈,东北就必须做出让步,此举将令他威望大失,镇不住手下的那些好战军人。
但真要和苏联打仗,张学良又不愿意。因为东北如今财政困难,一仗打下来,不管胜负都将损失惨重,三五年之内是别想恢复的。
张学良完全无法做出决断,甚至开始后悔不听周赫煊的劝阻,在冲动之下武力收回中东路。
就在这种患得患失的状态下,张学良乘坐专列返回沈阳,召集手下军政和外交人员开会。
东北军如今少壮派正得势,大部分都叫嚣着要打仗,因为只有打仗他们才能升官发财。政务官员则不愿打,说是东北百废待兴,财政捉襟见肘,根本就没那么多银子开战。
外交人员莫衷一是,有的说该和谈,有的说找英美列强调停,还有的说苏联人不足为惧。
整个会议现场吵成一锅粥,张学良听得头都炸了,思绪比没开会之前还乱。
最终,张学良决定采用周赫煊的建议,一边派出使团找苏联和谈,一边让前线加强防御,并调拨增援了一个主力军团。
若是周赫煊知道了张学良的举措,估计会气得吐血。
周赫煊的建议根本就不是这样啊,他让张学良选择,要么拿出诚意和谈,要么集中全力雷霆一击。
而张学良在干嘛?
他一不释放被捕的苏联人员,二不归还中东路的企业,只想着苏联退让,然后趁机收回部分中东路权利。
苏联都已经宣布断交,并且派遣大军了,这种毫无诚意的谈判他们会接受?这根本就不是谈判,而是对苏联的侮辱!
而在军事方面呢,张学良完全不做打大仗的准备,也不敢主动进攻掌握先机,只是被动的添油防御。
这次谈判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让苏联增兵的时间更加充裕。而本土作战的东北军,反而毫无准备,还寄希望于苏联人退让。
终于在七月底,苏军的第一支援军抵达中苏边境,并越界陆续占领各处交通要道。而东北军甚至不敢接敌作战,因为上级没有发出战斗指令。
到八月中旬,苏军占领了鸥浦县城。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县城被占意味着丢城失地,也意味着战争不可避免。
张学良终于下达对苏作战动员令,派兵6万增防国境。
还打个屁啊!
边境各处交通要道都被苏联占了,人家的大部队也已经增援过来,你现在才想着发布战斗动员令?
最扯淡的是,中东铁路虽然被张学良武力收回,但职工却以苏联人为主。
现在两国交战,苏联铁路工人直接玩罢工,导致东北军增援部队无法准时抵达,这特么叫本土作战?
常凯申还跑出来煽风点火,以中国国民政府名义,发表对苏联交战的宣言,导致战事从地区冲突升级为国战。
直至9月初,苏军在东北已经集结8万军队。
等增援部队到齐后,苏方谈判人员宣布和谈破裂,认为东北方面毫无谈判诚意,决定对东北军发起致命性攻击。
而在此之前,张学良只敢增兵,不敢主动出击越境苏军,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军事要道和据点被白白抢占。
激烈战斗终于打响,苏联出动了海陆空军,中苏海军甚至爆发海战。
强大的舰队、凶悍的骑兵,还有数量庞大的飞机、坦克和火炮,张学良终于领略到什么叫大苏联红军。
整个10月,东北军被打得连连败退。
张学良再次翻出周赫煊的那封长信,忍不住有种想要落泪的冲动,他写信给周赫煊道:“未听贤弟之言,悔之晚矣……”
张学良还想问周赫煊如何补救,却被天津那边的张乐怡回信告知,周赫煊已经坐船前往美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