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如今的战斗力也给朕接下来的战略规划提供了信心依据和技术方案。在朕的心中,从此以后的战争,才是真正事关我大明与大清两个势力生死存亡的战争。因为过去的危机只属于我大明一个方面而已,可从此以后的危机也将同时属于敌人,说了这么多朕也是想让众卿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的这场面对当世最强大敌人的真正战斗才刚刚开始......”
统兵大将们听得愈发认真,朱四的话题也愈发沉重,没有一个民族愿意提及自身的缺点,怕被敌人深刻分析并且利用也好;民族自身的骄傲与自尊心也罢。总之可以说华夏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骄傲的民族,但是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话题到了最后,朱四也只有不得已的说道:“朕登基以来,指挥了数次关系大明存亡的战役。可要问哪一次战役令朕反思的最深,朕会告诉所有人,是淮扬会战。虽然这场战役至今还远未结束,还有南京等待我们去收复。但是今日在史可法的陵前,朕就有一些话不吐不快。”
话到此处,朱四又向大地抛洒了一杯酒。然后说道:“在华夏的土地上,礼教已经兴盛了数百年,然而大家考虑过没有,我们如何丢掉的汉唐遗风?是因为游牧民族掌握了生产技术,懂得了如何使用铁器和马镫?还是因为我们崇文抑武?从战术上来说,在朕看来,两宋时期带给我们的屈辱,大体都是因为军制问题,也是我们民族性的缺陷。我们这个民族一直以来都是宗法社会,以至于我们经常是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所以朕以为,唐朝中后期取消府兵制是错误的。纵观此次淮扬大战我们也能够看到,义军虽然有心报国,但是他们长久以来被宗族、父兄做主的事情太多太多,磨灭了我们这个民族原本一往无前敢于担当的精神。我们如何将这样的一个民族带向强大?也许只有经由我们的带领,让百姓们自发的去保护自己的利益才可以实现。如果四万万汉家子弟能够像保护自己的土地一样保护自己的国家,我们何至于被一百万蒙古人,四百五满洲人所击败?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和,扬州一战已经告诉了我们,牺牲者的亡灵还不足以让一个民族同仇敌忾。只有当大明百姓都能鼓起勇气,将生命的价值等同于国家的兴亡,大明才能真正的存续千秋万代。朕最后还想说一句话,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的优劣都是次要的,只有全民的战斗意志和决心才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