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不可!”
“这一定是朝中奸臣黄子澄和齐泰等人的阴谋诡计!殿下,不能中了他们的圈套啊!”
道衍和尚沉声大喝,声震屋宇。
他已经想明白了,这件事就算皇帝是真心实意的,也一样对他们不利!
燕军将领们却不知所措,他们不明白这位燕军第一谋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放弃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恩?先生有何意见?”
朱棣皱眉,他同样不理解道衍和尚的意思,皇帝所提的两个为此事的实施上的保险,说明皇帝是确实有意让位的,为什么道衍和尚还指说是朝中奸臣的诡计?
不过,由于道衍和尚的意见一直并无差错,也出于对道衍和尚的一贯尊重,朱棣并没有生气,还诚心征求其意见。
道衍和尚还真有一大堆意见,可当着庆成郡主的面,他也不能直接给朱棣和燕军将领分析此事的利害之处啊。
有什么办法呢?
道衍和尚也是急了,道:
“殿下,诸位,难道你们还看不明白吗?此刻陛下大概是被那些奸臣控制住了,才有这所谓的让位啊!”
这就是逼不得已的危言耸听了。
好端端一个皇帝,怎会让大臣控制住呢?因为大明的制度根本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得益于朱元璋这位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此时的大明中央,其实各种制度、成法都决定天下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朝中衮衮诸公可谓是皇帝门下的执笔小吏而已……
“殿下!朝中奸臣窃取神器,您身为太祖皇帝的血脉,不能忘记您所肩负的使命啊!只有一路打过去,方能除恶惩奸,辅助陛下重整乾坤!”
道衍和尚绽目怒张,捶胸顿足,仿佛心中充满了极大的愤怒。
朱棣被他吓了一跳,毕竟一个常常慈眉善目的老道,突然这般做派,确实唬人。
不对!
先生是在向我劝谏!
朱棣突然明白过来,道衍和尚是一个正常的并且具有大智慧的人,做事不会无端作出与平常相反的作风,那么他此刻的异常就只有一个解释了。
“燕王殿下,考虑得如何?”
庆成郡主突然出声问道。
“恩,天时不早了。使者不如早些安寝,明日再说吧!”朱棣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想打发了庆成郡主。
庆成郡主还想说话,她想早点了结此事,不仅是出于个人的考虑,她不希望眼前的好弟弟和皇帝继续打下去。
可是朱棣根本不管她,让旁人上来半请半强迫地送庆成郡主下去歇息,庆成郡主无可奈何,只好顺而从之。
送走庆成郡主,朱棣就急不可耐地说道:“先生,您刚才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时候道衍和尚却不急了,老神在在地说:“殿下,非是贫道卖关子,不如回中军大帐再说吧。”
听到这话,朱棣也意识到这里不是谈大事的地方,得防着隔墙有耳,于是只好按捺下来,带着道衍和尚和一众将领回大营去。
很快,他们就回到了中军大帐。
各人刚刚坐定,就有人忍不住提问。
“军师,您倒是说说为什么不接受皇帝的提议啊?快急死我了!”
此话一出,其他的大老粗们也纷纷出言,让道衍和尚说个明白,他们确实搞不懂,明明对自己有利的事,为什么不做?
“闭嘴!你们这样,难道眼中没有本王和军师了吗?!”朱棣大喝一声,似乎有点不快。
老大发怒,将领们噤若寒蝉,只好委委屈屈地向道衍和尚道歉。
“哈哈,殿下只是一时心烦而已,诸位将军不必介怀。说起来还真得怪贫道,谁叫我故弄玄虚呢?”道衍和尚笑着出言解围,顺便开了一个小玩笑。
朱棣和将领们不由得会心一笑,大帐中肃杀的氛围也为之消散,变得轻松起来。
“说正事吧,殿下,您可知道,斩草不除根之危害?”道衍和尚正色道。
朱棣也连忙坐直,道:“本王当然知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不过,既然皇帝拱手相让,又有什么不取而代之的道理?”
没错,朱棣就是想不通这一点,如果皇帝把江山拱手相让,那自己首先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
再说斩草除根,这是每个大人物的必修课,朱棣当然也明白,只要顺利入主京城登基称帝,就算建文小儿跑到天涯海角,他也要宜将剩勇追穷寇的。
至于出师之名?
那简直是个笑话,都不带费脑子的!
“没错,属下也想不明白!”
“军师有何高见?”
“是啊,只要殿下顺利登基,咱们就继续追到两广之地!”
“……”
在座的将领们也同样是这个心思,谁都知道要彻底消灭敌人,可是能兵不血刃拿下京城,这个诱惑也太大了!
要知道,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