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
“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此时正是午时,应天乾清宫,却传来一阵阵带着惊惶、凄凉的自语声,在这偌大的宫殿内绕梁不绝,若让人置身其中,难免产生绝望与惊悚的感觉。
一个身穿明黄冕服的青年男子,独坐于冰凉的地上,只是一遍遍重复着这三句话。
他正是主宰着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朱允炆,年号“建文”!
“哈哈,这该诛十族的贼老天!好不容易让老子走一趟,你却让我做这个亡国之君的替死鬼!”
“替死鬼!”
“替死鬼!”
朱允炆突然从地上弹了起来,状若疯狂,朝着那存在于空气中的贼老天拳打脚踢,仿佛血海深仇一般。
良久,久居深宫的朱允炆终于扛不过自己那孱弱身体的反对,疯劲骤停,如滩烂泥一般跌倒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朱允炆,不,严格来说应该叫朱允文!
朱允文本来是六百年后的一个小青年,一个人活在离家乡万里之遥的异国,典型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朱允文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尤其是历朝历代的史书,他在异国的一间华人餐馆打工,闲暇之余总会掏出一本书来看。
可他读书又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烦那些“之乎者也”的正史史书。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他看不懂……
试想一个孤儿,能在异国他乡把自己养活之余,还能不忘本,会说汉语,知道祖宗在哪方,就不容易了。
如果再要求他语文考试必须一百分,那就未免难为人了。
后来,朱允文有一个朋友回国探亲,知道他喜欢读历史,回来的时候就给他带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儿》。
朱允文顿时如获至宝,几乎每时每刻都捧着这套书,那段开心的时光就别提了,终于遇到一个会写历史的作者了,不容易啊!
您看看,写得多好啊,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最重要的是,“文盲”朱允文能看懂啊!
于是,朱允文一腔热情的给作者当年明月写信,希望他能再接再励,整一个全史出来,把每个朝代都写一个遍。
可惜,那些信都石沉大海了。
朱允文被无情打击之余,也没料到还有一桩祸事在等着他呢。
事儿还是出在这本书上,当朱允文无数次读到建文帝痛失大好江山,犹如那丧家之犬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而永乐大帝登临人间巅峰,为那民族与国家再创辉煌的时候。
朱允文那个心情激荡啊,情不自禁的喊出了一句名言:“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是朱允文懂得的为数不多的几句古言,语出刘邦。
要说这话也就古代的刘邦说才有用,现在嘛,人们用来顶多是装一下逼格,展示一下自己的豪迈与志向,说不定还会被人骂一句:傻帽!
朱允文大概也有自知之明,所以这句话他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瞎比比的。
可惜世事无常,老天爷读懂了朱允文的志向,所以,他就来到了这个地方,这个时代。
朱允文初来乍到的时候,还满心欢喜,觉得老天爷对他这个儿子还是很不错滴,这不,刚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是也”,人就过来了。
而且,正是那人间至尊!嘿嘿,也不知道是哪个倒霉蛋!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幸福来得太突然,悲剧也不会很久。
仅仅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二天,朱允文就弄清楚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
只需要两个词,燕贼,燕军!
一腔壮志的朱允文是在大朝会上听到这两个词的,底下一大帮子文武百官在争论什么他没听清楚,因为他一听到那两个词就晕歇了过去,底下那帮人因为皇帝晕歇而吓成什么样子仿佛与他没半文钱关系。
第三天,朱允文在自己的寝宫乾清宫内悠悠醒来,疯了一般赶走了所有在身边侍候着的太监和御医,并严禁任何人靠近偌大的一个乾清宫。
这一刻,朱允文只想一个人静静。
“唉,你做的什么缺德事啊!竟让我来顶这个雷!”朱允文盯着乾清宫的顶部,质问道。
“永乐大帝啊!”
“我凭什么和他扳手腕!”
疯子一般闹了这么久,只见朱允文披头散发,蓬头垢面,瘫坐于冰冷的金砖之上,这副鬼样子可毫无天子威严可言,要是被那些酸倒牙的老夫子瞧见,必然又是一副哭天抢地的痛心模样。
“唉,有福就快享吧,好歹是皇帝不是……”
想了这么久,朱允文也想通了,既然他才是真命天子,也就无所谓了,自己不过是局外人,能来一趟做一回“扛着金锄头下地”的皇帝,不枉此行了。
于是,朱允文慢条斯理的站起来,正准备整理整理自己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