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有人要抢六艺(1 / 2)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2330 字 2017-07-02

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其实王宁安却说更多时候是高徒出名师,君不见多少人碌碌无为一辈子,只因为教了一个好学生,就时来运转,名震天下了。

当然了,以王宁安的名气,是不需要学生来加持的,但是这次六艺的辉煌大胜,依旧给他增加了一顶巨大的教育家光环……

六艺学堂,包揽整个甲科,绝对是轰动天下的壮举,超级大新闻!

就连那些宰执重臣都坐不住了,宋代科举有一点和后世不同,是可以调阅试卷的,如果评价不公,大可以去告状。

当然了殿试是皇帝钦定,寻常人是没胆子和皇帝作对的。

唯有那些成了精的相公,还有什么都不在乎的言官。

只是他们调出了殿试的试卷,挨个看下去。

越看脸色越难看,甚至看得不停冒虚汗。

比如这次赵祯定的策论题目是富国强兵之法,这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可写的东西很多,但是想写出彩,却十分困难。

比如这一次的前两名,吕惠卿和章敦,作为王宁安最看重的学生,他们侧重各有不同,吕惠卿写的是有关土地的部分。

众所周知,大宋朝并不抑制兼并,显然,这是向士绅集团妥协,放纵他们随意兼并土地,立国到如今,大宋缴纳田赋的土地不足三成,另有七成不用缴纳田赋,换句话说,七成的土地都被士人给侵占了,并且通过种种手段,隐瞒下来,朝廷征收不到一丝一毫的税赋。

吕惠卿深知其中弊端,可他没有直接针对土地下手,而是提出了两条对策,其一,是通过银行系统,向百姓发放优惠贷款,帮助自耕农渡过难关,防止乘人之危,将土地低价剥夺走。

其二,吕惠卿提议要区分粮食和其他商品,对大宗粮食转运和交易,要征收5成以上的税。

这一刀砍得可是够狠的!

士大夫动辄十几万亩,几十万亩的土地,粮食堆满了仓库,显然他们不会留在家里发霉,一定要卖出去换来收入。

以往粮食和其他商品一样,朝廷只能按照二十税一的标准收取过路费,

吕惠卿提议提高到五成,一下子增加十倍。

这一手的确够狠,等于瞬间废了贩运粮食获利空间,搞不好还要赔本。

提供贷款是增加兼并土地的难度,多收过路费,是降低土地的获利空间,一记组合拳下去,士大夫兼并土地不但不会赚钱,相反,还要赔钱。

如此一来,自然就能降低对土地的热情,能够客观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

这种做法,颇有王宁安应付铜荒的风采。

只是吕惠卿也看得出来,征收高昂的过路费,会影响粮食贸易,搞不好会造成缺粮,他提议要拓展海外市场,大宋每年卖出上亿贯的丝绸和茶了,险些身败名裂,这一次还想让我出头,老夫才没那么傻缺呢!

“宽夫兄,听闻你和王二郎在一起做水泥生意,赚了不少啊?”

文彦博慌忙摇头,“没有,绝对没有,都是些谣言讹传!”

你就装吧!

贾昌朝冷笑一声,“看起来老夫也该找王二郎商量商量,他有什么好路子,给老夫指一条,赶快攒点棺材本,等一旦变了法,老夫也不至于没有养老钱。”

说着,老贾竟然起身,就往外面走,仿佛真的要去找王宁安。

这下子可把文彦博急坏了,他最怕贾昌朝和王宁安谈生意。

自己已经“下水”了,万万不能再拉一个!

“子明兄!你是大家的主心骨,遇到了事情,你可不能不管!”

贾昌朝冷哼一声,“主心骨?三军主帅?”

“没错,就是如此!”

“那大帅从来都是押后阵,就请宽夫兄当这个先锋,冲锋陷阵吧!”

文彦博怒喷老血一口!

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他算是看透了,这个贾昌朝是彻底不要脸了。

根本就是蒸不熟,煮不烂的滚刀肉,让他出头,是千难万难!

可他不出头也不行啊!

自己的把柄捏在王宁安手里,胡乱折腾,肯定被王宁安弄得死死的。

在地上转了好几圈,文彦博突然眼前一亮。

“我说子明兄,咱们能不能退而求其次。”

贾昌朝翻了翻大眼皮,“怎么讲?”

“不过是考生的文章而已,暂时还落实不下去,咱们不妨把六艺拿过来!”

贾昌朝愣了一声,随即摇头,“要怎么拿?王宁安会甘心吗?宽夫兄,你还是省省吧!”

“不!”

文彦博还来劲了,“子明兄,你想想,六艺学堂的成绩这么好,大有天下之士,尽出六艺之势。这一科结束之后,必定会有更多的士子加入六艺,你说是吧?”

“这倒是,我家的几个小子也想送进六艺,有问题吗?”

“当然!科举考试,天子门生,如今多了一个六艺学堂,那出来的考生,是天子的门生,还是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