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打探(1 / 2)

重返1977 镶黄旗 3338 字 2017-11-07

洪家的老宅位于大栅栏的“煤市街”。门口有几棵参天的老槐树。两扇黑漆大门建在一个五层台阶高的平台上,在大门里应属于比较宽大的类型。

大门旁还有一对石门墩,门槛是铜皮包着的,高约一尺。整个大门朴实无华,却显得敦厚大气。

说实话,因为“天兴居”就在附近的原因。洪衍武自打听了父亲说明老宅的位置,他上班下班就会经常绕路过来看看。

而每一次他刻意经过这扇大门前,他都要停留一会儿,忍不住要想象大门和院墙里面的亭台楼榭。

据他所知,洪家的老宅里包括了不但百余间房,还有一个西式小楼,这是洪家数代人不断购置周边房屋地产,与老宅相连,才逐渐形成了今日之规模。

而且最宝贵的是,由于洪家发迹于此。在老宅旁边还有“衍美斋”和“衍美楼”这两个跨街面对面的老铺。

要知道,光“衍美斋”就是一栋二层小楼,不下二百余平米。“衍美楼”更了不得,那是包括了三栋小楼的一个院落。

以他前世的经验来预估一下,光这两处门面房,价值就顶的上京西香山的数栋别墅。那种房子,可是以亿来计算的。

这么大的产业,他要不为家里争取回来,那简直就是作孽啊。

没有人会知道,他作为洪家的子孙,一直只能站在院墙之外遥望祖业被许多外人出入的难受滋味。

是啊,过去是只能眼瞅着,干看不能动,但现在总算到了他可以为洪家争回祖业的时候。

不过出手是出手,能就这么直眉瞪眼,急不可耐地找上门去吗?

不,事可不能这么办。一听说落实政策,就猴儿屁股着火似的蹦蹬,那是不经人事的傻小子。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动手之前,总得先详细地观察运筹一番。

其实缠磨父母的时候,洪衍武已经把相关条文琢磨一个月了。而他从爹妈那儿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样的。

当初“大栅栏街道办”是1955年租用的洪家的房,原本就是因为资金紧张才没购买。

到了1956年呢,因为资金情况进一步恶化,街道办连房租也付不出来了。

洪禄承和王蕴琳也没难为,说就把租该为借得了。这么着,街道办的养老院实际上从此就白用洪家的房子了。一直用满十五年再说。

这件事表面上可以说,是洪家吃了大亏,可也得说洪家不愧姓洪,错有错着,很有点洪福齐天的意思。

因为在1956年,京城政府就提出了针对私有房产的改造意见。到了1958月17 日至31 日,则正式通过了私房改造方案。

其中规定了,改造起点以出租房屋间数和建筑平方米结合计算。对其出租房屋够15 间自然间,不够225 平方米或够225 平方米不够15 间者都列入改造对象。

赎买定租也定的很低,而且为保证雨季居住安全,还采取边留房、边审批、边接管的办法。

而洪家的老宅呢,恰恰因为是给“街道办”白使,压根就没交过钱。而街道办仗着自己也是公家单位,随便就能打电话叫房管所的人来修缮房屋。

这么一来,洪家的房子就被所有人给忽略了。

房管部门的领导也有点马大哈,竟然误以为此房就是公房。便使得洪家意外地逃过了私房改造。

这应该算是老天开眼,也是如今洪家人能拿回自己产业最有利的一面。

但也得说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现今政策主要解决“运动产”。洪衍武他们家的房子可并不再此列之内。

还有,当初租改借,重新立下的十五年期限早就满了。

现在已经逾期近十年,养老院是早没了。而外面两个老铺,却已经分别被“体育用品公司”和“京城红旗厂”的门市部占了。

这两家营业部是从哪儿租的房?老宅院儿里的房子里又是些什么人在用?这些问题谁也说不好。

即使是有街道办可以找,但估计现在在职的人知情者也不多。

所以说,洪衍武就必须等彻底搞清了房子的现状,把里面情况都掰扯清楚了。再琢磨该迈哪条腿,该哪条路,该找什么庙,该拜什么神。决不能没头苍蝇似的乱撞。

还是那句话,他想让人家腾房,先得弄清楚这房现在是谁负责?其次还得知道占房的人别的地方有没有房?那些占房单位的上级部门能不能给他们房?占房单位负责人如果下令腾了房对工作有没有影响?这种影响有多大,上级部门对此会是什么态度?等等等等。

就这样,洪衍武表面上先按兵不动,私下里就从十九家电影院里选了“精兵强将”,抽调出来帮他打听情况。

这帮小子都是社会上的人精子,猫有猫招,狗有狗道。

或请客吃饭,或递烟搭顾,或找熟人打听,或装外地人走错路溜进院去,甚至还有故技重施,不惜留门撬锁进那两家营业部翻人家经理办公室文件的……

总之,各展神通,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