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12日。天公作美,是个微微有风的大晴天。
在普通人眼里,或许这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星期三。不过在许多“海碰子”们的眼里却并非如此。因为这一天,正是“大将”和韩莹在“群英楼”举行结婚宴请的大喜日子。
这个年代,在酒楼饭庄里结婚,还属于意识超前的别开生面之举。
这不同于老百姓在家请大师傅帮忙做流水席,在吃喝的档次上固然要省心许多。但是婚礼仪式怎么个举行法却无先例可循。这倒是个叫人颇费思考、颇费斟酌的问题。
事先,“大将”和韩莹曾私下里商议过,因为都没什么想法,就特意去请教了“老刀鱼”。
可尽管“老刀鱼”岁数大见识广,但他只了解渔村里办喜事的传统流程,也就是过去“拜天地”、“送入洞房”这样的老规矩。
他考虑到如果这样做,样样都和目前的情况、条件不搭调,因此也就没了准主意。好在洪衍武勇于任事、敢于作主,就一个人把筹办大权都包揽了下来。
还别说,“没有金刚钻,不揽这瓷器活儿”。洪衍武因为拥有现代意识,见过大世面,操办起来竟然井井有条,滴水不漏。
那些海货食材,洪衍武提前一天就让“海碰子”们送到了后厨,该加工的都加工出来了,该冻的也都动上了。
酒水却是当天抱去的,一箱茅台和两瓶果酒。这是他通过“胜利招待所”谢经理的关系买的。倒也没让这小子白帮忙,给他留了两瓶算作酬谢,就把他给美得屁颠屁颠的。
其次就是头天晚上,还要带人来包间里摆桌,贴喜字。
高级糖果,瓜子花生,香烟盘,这些零碎都摆好之后,洪衍武先把韩莹亲手剪的一个大红“”字贴在了主位的后墙上。
接着又带人踩在椅子上,把天花板上挂上了用红绿纸制成的链式彩条。最后,等到在“”字上方悬空垂了一个五色大彩球后,一下子气氛就全出来了,让谁看了觉得挺快活。
至于当天的流程和安排,看着也很像那么回事。其细致和周到,不但让到场的人全都自叹弗如,隆重和体面也远超“大将”和韩莹的期待与想象。
因为没有婚车接送的环节,照洪衍武的安排,要新郎、新娘一起站在门口迎接大家。
当日上午十点半左右,“海碰子”们就几乎都到了。而除了他们,这一天还另外邀请了两位客人,那就是使“大将”和韩莹重逢的那两个表姐弟。姐姐叫向红,弟弟叫樊纲。
可无论是谁,到了以后都觉得挺意外。
因为“大将”今日打扮得相当精神,一改往日粗旷豪迈的不整。而新娘的美艳更是惊人的,她在大家的凝视下羞涩地双颊泛红,却一步不落地紧随在新郎身后。特别是俩人胸口上,还各别了朵喜字红绒花,更是极为恰当地托出了新人的身份和喜庆气氛。
这样仪态不凡的两个人站在酒楼门口恭候大家,看上去就好像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国来宾一样,又亲热又庄重。
弄得爱闹爱折腾的“海碰子”们个个都改了脾气,像文质彬彬的知识份子一样,每个人都说了几句场面话。向红和樊纲还假模假样地跟两个新人握了手。无形中,这伙“来宾”的个人素质都提高了不少。
而先到的人,也不是来了之后就只能傻站着喝风。洪衍武用两条喜烟的代价早和“群英楼”协调好了,一早就在酒楼进门一侧摆了一张茶几和一圈椅子。沏好了茶水,摆着烟缸,有烟有糖,专供大家暂时坐下休息用。
这其实就是现在的“teabreak”,翻译过来叫做“茶歇”。这份体贴在当年可是绝无仅有,无疑得到了众人一致的交口称赞。
就这样,时间一到十一点整,大家已经全部到齐了,人们也各自寒暄了一段时间。这时他们又都被洪衍武请到了外面。原来,酒楼门口已经高高挂起来两挂一千响的鞭炮。
这是“老刀鱼”的私人祝贺。他不声不响地买了两挂千响鞭炮,按照国人传统的方式对新婚夫妇进行了名副其实的“热烈”祝贺。
不过要说最绝的,是今天一切流程,统统都被洪衍武和陈力泉用相机拍了下来。
敢情,洪衍武又跑到信托行去“租”器材去了,弄了120和135两架相机,还买了六个胶卷。他和陈力泉人手一架,一通狂拍,弄得路人还以为“群英楼”在招待什么重要的领导,连记者都来了。
总之,今天这一切颇为新颖的招待方式,不但让请客的主人和赴宴的客人大觉脸上有光,人人满意。就连侧目旁观“群英楼”的服务人员都觉得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在“劈劈啪啪”的鞭炮响过之后,“外场”的项目就全都结束了,大家簇拥着一对新人都嘻嘻哈哈进入了包间。“内场”的流程正式开始。
除了昨天跟洪衍武来布置的人,其余的人进了包间,顿时都觉得眼睛一亮。
因为那能充分体现欢快和热烈的布置装饰就不说了。只见铺着雪白桌布的大圆桌上,除了各色糖果、香烟、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