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1 / 2)

寡妇村 支海民 3650 字 2017-01-10

姜秉公第二次独自一人南下汉中收购大米,远没有第一次顺利。第一次关中人刚过完春节,对干旱的恐慌还没有发生,沿路基本上看不到贩运粮食的赶脚汉子,大家还处于朦胧之中。关中春早,一进入二月大量的麦田就开始返青,可是由于干旱,渭河水位不断下降,原来靠自流灌溉的麦田浇不上水,麦田干裂,大量的小麦由于浇不上返青水而死亡。

关中有存粮的人家开始屯粮,大部分佃农都是借的吃、打的还,跟上碌碡过个年。一年又一年,虽然饿不下肚子,却也攒不下粮食,加之家家都有四五个孩子,一旦遇到饥荒最先遭殃的就是那些没有土地的佃农。

二月天不下雨,关中的集市上粮食价格也在猛涨,打听得汉中粮食便宜,于是好多人都到汉中籴粮。

那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关中到汉中的官路上出现了大量的独轮小蚂蚱车。据说那是诸葛亮的创造,独轮小车被称作“木牛流马”,小说家罗贯中把独轮小车写得神奇,其实那种最原始的工具确实适宜于山区小路运输。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推着独轮小车支前,千百年来独轮小车一直成为劳动人民田间地头主要的运输工具。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关中汉子运粮忙。姜秉公带领的车队到不了山路崎岖的山区,只能在交通方便的地方籴粮,粮食价格猛涨,这让他们始料不及。所带资金不足,汽车没有装满就被迫返回。加之所带油料不多,当年沿途根本没有加油站,汽车走到半路时汽油耗尽,不得已把几辆汽车的油集中到一辆汽车上,让一辆汽车先返回凤栖拉油。这样来回折腾了几天,无意中加大了运粮的成本。

那一天城隍庙人头攒动,大家排起队来等待籴粮,结果贴出来的粜粮告示令人们大吃一惊,一斤大米涨到五毛钱!不了解情况的人大骂李明秋心黑,前来籴粮的大部分都是穿齐尻子棉袄的雇农,大家把一腔子怨气全部洒在李明秋身上,有人暗中鼓动,抢他个*日的!

那是一场混战,粜粮的基本上全是李明秋出钱雇来的帮工,大家挣钱不管事,没有人跟那些灾民硬碰,勉强地抵挡了几下子,便退到一边。cad1();四面城墙上的士兵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一开始也不敢朝老百姓开枪,前边的人跌倒了,后边的人又一起涌上,哭爹喊娘的叫骂声不绝于耳,凤栖城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骚乱。

那一天李明秋正跟姜秉公在客厅喝茶。对生意人来说,灾荒年间粮食价格上涨是天赐良机,这样他们可以囤积居奇,可以借机发财。猛然间看见铁算盘慌慌张张跑来,惊慌失措地告诉李明秋:“不好了,饥民们在城隍庙抢粮!”

看得出姜秉公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蜡黄,真正的灾荒还没有到来,却过早地发生了抢粮现象,看来这粮食生意并不好做,还不如趁早收场。姜秉公站起来,有点气急败坏地问道:“李大哥,这可怎么办?”

李明秋拉得姜秉公重新坐下,给姜秉公的茶杯里重新把茶倒满,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喝茶吧老弟,车倒总有牛卧处(方言,大意跟车到山前必有路相似),灾荒年间这样的现象迟早总得发生,关键是看咱们怎样处置。这几车粮食也值不了几个钱,相信把咱弟兄俩不咋的。”

姜秉公却有点泄气:“我看这煎饼难摊,干脆不做了,兄弟我家里的存粮够咱俩家吃几年。”

李明秋最忌讳有人遇到困难说泄气话,如果是前几年李明秋准会把姜秉公骂个狗血喷头。可是这阵子李明秋只有苦笑,李明秋六十岁的人了,本身底气不足,加之跟姜秉公在一起共事才一年多,还摸不准姜秉公的脾气,担心跟姜秉公把关系搞僵,李明秋好言相劝:“姜老弟,别担心,赚钱咱们平分,赔钱不要兄弟你赔。”

姜秉公一下子站起来,气冲牛斗:“李兄,什么话?把你刚才说的话收回去!”

铁算盘看两人话不投机,把姜秉公拉得重新坐下,替俩人和脾气:“其实你俩的出发点都是对的,关键是话没有说到一起。钱是啥?钱是王八蛋!别为了几个脏钱伤了弟兄们的和气。”

正说话时刘军长进来,刘军长看李明秋还在椅子上坐着,有点大不以为然:“哎呀亲家,你还能坐得住!籴米的灾民嫌你的米贵,发生了抢粮骚乱!”

李明秋却显得不紧不慢:“这阵子我不能出去,我到现场那些农民不把我砸成肉饼才怪。cad2();咱们坐下喝茶,听我说一段典故。”

刘军长调侃道:“改日吧,改日再听亲家高论。刘某已经下令把四面城门关闭,那些抢了粮食的农民背着粮食出不了城。有的已经悄悄把粮食背回城隍庙倒在戏台上。胡司令电话严令,第一不能死人、第二不能生乱!你说这事咋办?”

李明秋却故我而言他:“前一段时期心灰意冷,跟着岳父习字,也学得一点人情世故。岳父送李某一副楹联,今日拿出来咱们共赏。”

刘军长只得坐下,心想我看你李明秋能耍个什么把戏。

只见那李明秋从柜子里取出一副中堂,展开,上面写着: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