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离京(1 / 4)

林硕满月一见,武夫人和贾敏竟是十分合得来,后来两人时常书信来往。今日贾敏又接了武夫人的信,原来贾琏的先生已经选好了。姓方,是一个没考中进士的举人。在贾敏看来,先生自然是请不欲为官的进士为上,不过现在贾琏小,启蒙又比一般人家的孩子晚了两年,举人老爷也尽够了。

原来武夫人有自己的考量,她进门这些日子冷眼看着,婆婆史老太君十分看重贾珠,什么好的恨不能留给贾珠。她刚进门,一下让贾琏越过贾珠去未免太过惹眼了些。

举人老爷刚刚好,没有越过贾珠的先生,学识也不差什么。武夫人估摸着让方先生先教贾琏两年,日后细细打算。她虽和贾敏投契,但是贾敏到底是婆婆嫡亲的女儿,这些考量不方便告诉贾敏。

贾敏看完信,叹了口气,心想,饶是这样,贾琏也比前世好了太多。至少不会还在家里顽几年,后来扔到家学读几本书完了,堂堂国公府长子嫡孙,最后竟落到二房里做个吃力不讨好的管家。

除了林硕名声太大,贾敏再没有什么不顺心的。小孩子长得极快,一年飞快过去,林硕过了两岁生日,林如海在翰林苑也即将任满三年。按夫妻两个的意思,自是外放为上,只不知该往哪里去。

贾母问了几次姑老爷究竟什么意思,贾敏皆言自己不知。贾母的意思,当然觉得哪里都不如京城好,何况她当真舍不得这个嫡亲的外孙,几次试探皆言:以姑老爷的才学人品,在京中谋个职缺容易得很。

贾敏只说这些事不是后宅女子可参与的,下一步去那里,吏部自有考量。

谁知这话却提醒了贾母,想起林如海的嫡亲舅舅顾英正在吏部。笑道:“我竟一时没想起来,姑老爷的舅舅不就在吏部吗?”

贾敏听了心中一惊,怎么自己竟把这茬忘了,因笑道:“舅舅上头还有一位尚书呢,哪里能做这个主了?”

贾母本不担心林如海的前程,反倒有些担心贾政的仕途。贾政日日上班,风雨无阻,勤谨得很,只年年考评都是一般,虽然工部也是实缺,却总得不到重要差事,只怕不寻些门路,将来难以更进一步。贾母此时试探贾敏,原也有将来为贾政走动走动的意思。

国公爷旧部极多,但多在军中,文官中根基倒是有限。如果给贾政谋个差事,也不要顾英做什么,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吏部尚书问起来,略说几句好话罢了,其他关节自有贾府去疏通。

贾敏连忙推了,虽然贾政是自己嫡亲的二哥哥,但自己万不敢为了他连累舅舅家。贾母见贾敏这样,难免失望。

贾敏寻思,前世母亲为了二哥哥的仕途没少疏通,但可没求到自己跟前。略一思忖方明白,前世自己糊涂,和顾家可没走得这样亲近,母亲又怎么好开口?

为了贾敏不肯承诺劝林如海留京和不肯替贾政寻顾家门路的事,母子两个好了两年多的关系又生出点小疙瘩。不过贾敏主意已定,若是吏部安排林如海外放,她是二话不说就收拾了跟着一起的,凭去穷山恶水也好,富贵之乡也罢,只一家人在一处。

另一头,熙康帝在上书房里见了林如海。

龙椅上,圣人低头看一本奏折,已经看了有一会子没有听见翻动声,看样子不像普通的看折子,倒想在想事情。林如海不敢打扰,只静静侍立在侧,等候圣人吩咐。

原来,熙康帝得了江南巡盐御史甄应嘉的奏本,说江南分守道文澜贪赃枉法,请圣上下旨查办。本朝分守道和巡盐御史都有参奏职责,所以两人都可直达天听。

而分守道主管一省钱谷,江南又是国之粮仓,是何等重要的职位?江南分守道一职非同小可,往大了说,甚至关系国之根本。熙康帝接了密奏,亦觉十分棘手。

文澜是已故文相国的次子,亦是科举出仕,分守道虽然是从四品的品级,但是江南分守道是何等要职?刚过而立之年的文澜等得到这个职位,几年下来没有挪动,足见熙康帝对他的器重。

若甄应嘉所奏属实,则需一个能力相当的官员接任,如果甄应嘉所奏有虚,则证明江南有些脱离朝廷控制,天子直指的官员尚能被诬告,足见江南水深。派去之人,只怕能力还要在文澜之上,方能顺利接手。

熙康帝觉得林如海合适,却又怕自己一心要培养的肱骨之臣折在江南,所以很是犹豫。

熙康帝盯着密奏看了好一会子,方抬起头来,递过一卷盖了玉玺的诰敕,林如海恭恭敬敬的接了,却听圣人说:“爱卿到金陵之后,若是查证文道员枉法,随时可取而代之,若是文道员有冤,这届任满,仍由爱卿接任江南分守道之职。”

林如海接旨谢恩,得了平身的命令站起身来时,只觉仿佛千金重担压在了肩上一般。

从七品到从四品,竟是连升五级了,便是林如海还没有完全了解江南的局势,也能想见其中的艰难险阻。林如海接了密旨之后熙康帝方简略介绍了江南的格局,林如海觉得肩上担子更加沉重了。

文澜不是别人,乃是林如海的表姐夫,顾家长女顾惜之夫,告发他的也不是别人,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