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儿,是我中邪想偏了,你说得对,香月的前程,的确得另做打算。”
千柔见她领悟了自己的意思,松了一口气,缓和了语气道:“史氏的前程,自然该姨娘来拿主意,我们自会照办的。”
赵姨娘见她这样说,心底好受了些,沉吟了一会儿,才开口道:“这样,等她出来后,就说她是孀居之人,是我的远房侄女。然后,再从小富人家里,寻个合适的,陪送些嫁妆嫁出去,如何?”
这个主意,倒是靠谱可行的。
千柔唇边笑容微深,颔首道:“姨娘这主意很妥当。等她嫁出去之后,若是个安分的,姨娘可以与她多走动。”
赵姨娘登时大喜。
千柔允了让她跟史香月走动,那么,来日史香月就算有娘家撑腰了,日子定然不会艰难。
她想到这里,只觉得千柔变得顺眼多了,心里也舒服得多。她便走上来,拍着千柔的手道:“还是你这个媳妇儿贴心,考虑事情也周全,比靖行强多了。”
千柔闻言只是笑,并没有当真。
素来母亲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女婿或儿媳都只是外人。
就算她夸赞几句,也不过是顺势而为,等事情过去了,还是会亲近自己的孩子。
若自己将赵姨娘这随口之言当真,跳出来为李靖行说话,那可就成笑话了。
李靖行见赵姨娘瞬间功夫,就被千柔的话弄得服服帖帖,张大嘴巴一脸震惊,看向千柔的目光里满是敬服。
过了一时,赵姨娘转了话题道:“头一个心愿已经说完了,这第二桩事儿,是半个月前,我接到了你舅母的信。对了,你舅舅三年前去世,我曾写信告知,这事儿你还记得吧?”
按理说,赵姨娘的兄弟,算不得李靖行的舅舅。
但如今她既搬出来了,李靖行又自立门户,自然没人挑她的理。
赵姨娘的母亲一同生了二女一男,除了史香月的娘之外,赵姨娘另有一个亲兄弟,这些年一直住在京郊。
赵姨娘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史香月的娘也因难产走了,就是兄弟,也去世了,说起来,也是十分心酸的。
赵姨娘兄弟在世时,是个老童生,奋斗了几十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只能靠几十亩田和赵姨娘接济度日。
见李靖行点头,她才接口道:“你舅母只生了二个女儿,且如今年岁都还小。自你舅舅去世,家里没人支撑门户,又没有什么进项,日子十分艰难。你那两个表妹一日大似一日,到了该说亲的时候,但好一点的不肯上门提亲,愿意上门的,都是歪瓜裂枣,根本就瞧不上。你舅母没法子,就想求我帮忙,到城里来依傍我过日子。”
她说到这里,瞧着李靖行的脸色,接口道:“我如今得靠你过日子,只能求到你头上。你舅舅去世,只存了这么点骨血。好歹将她们娘三个接了来,给一碗饭吃,帮两个表妹寻个依靠,好让你舅舅在九泉之下瞑目。”
李靖行闻言面有难色,皱眉没答话,下意识去看千柔的脸色。
他并非无心之人,亲娘软语央求,如何能置之不理?
之前之所以一直不肯答应史香月之事,是因为史香月为了谋二房,曾经亲自给他下了媚药,让他深恶痛绝。
他跟史香月有旧恨,但跟舅舅一家,关系其实还算不错的。
他小时候曾经跟着赵姨娘,去过舅舅家几次。每次去,都得到盛情款待,令他一直记在心里。
舅舅去世,他心底也难过,倒是很愿意为舅舅的后代尽一份力。
只是,赵姨娘才提了史香月的事儿,如今,又来这么一出,事儿忒多了些。
千柔见他看着自己,明白他有心答应,却怕自己不肯,便道:“姨娘说的这事儿,也算不得难。我们如今虽然不富裕,但帮一帮亲眷还是能做到的。就照姨娘说的,让人将屋子收拾好,年前就将舅母一家接来,史小姐也接出来,大家一起陪着姨娘,过个热闹年。”
赵姨娘闻言乐得不行,咧嘴道:“好媳妇,你这样为我着想,我心里欢喜又感激。”
千柔抿着唇,回道:“我是姨娘晚辈,当不起姨娘的感激,只要姨娘心里舒服了,好生过日子,我与靖行就心满意足了。”
赵姨娘笑,瞪了李靖行一眼,才道:“你可比靖行好多了。嗯,倘若你不嫌烦,以后我有事只来找你,不跟靖行说了。”
千柔忙道:“姨娘有事只管寻我就是,不必跟我客气,不必拿我当外人。”
赵姨娘点了头,正要再称赞千柔几句时,李靖行出声道:“好了,事情娘子都答应了,孩子要睡觉了,姨娘,你待会儿再来吧。”
赵姨娘这才讪讪点了头,瞧着李靖行道:“刚才你说了,要带我去看浩儿,我们一起去吧。”
李靖行却摇头道:“让丫鬟领你去,我累了,要回房歇一歇。”
赵姨娘一听皱起眉,觉得自己这个儿子不像话,宁愿回屋睡大觉都不宁愿陪自己。
她心中不满,有意说他两句,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