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杜氏一直费尽心思笼络夫君,但效果甚微。
这时,她年纪已经有二十多岁了,随着年纪的增长,情爱之心略淡,便将心思投在儿女的前程上。
女儿林诗意是嫡长女,又是最出色懂事的,自然该先安排才是。
杜氏在心底盘算了一圈,很快就将女婿人选定为齐崇光。
论家世年纪,这桩婚事再合适不过。再者,武王对林王妃一往情深,林诗意若是嫁过去,来日武王念及她是林王妃侄女,必定会厚待的。
当然,杜氏并非莽撞之人,知道武王正与秦王争夺太子之位。
但凡皇子之争,到最后,都是成王败寇。为了稳妥,她想着等大局定了后,再来议亲。
这想法原本十分妥当,不料,今年四月,得知佳禾郡主回京。
她起先还不以为意,但没过多久,满京城都在传,武王与那佳禾有私情。
杜氏哪料到佳禾这么大的本事,连武王都勾上了,自是气恼无比,同时也有一丝快意。
但凡女人,沾上这种事,必定名声尽毁,没脸见人。性子烈一些的,还会以死谢罪。
不成想,那佳禾行事意外,第二天就与夫君一道外出,恩爱的模样让人瞠目结舌,林梦瑶又跳出来,为她撑腰。
一来二去,也不知怎的,流言竟慢慢淡了下来。
杜氏又气又恨,连带着看小姑子林梦瑶也不顺眼了,觉得她没心没肺、吃里扒外,竟然帮佳禾,丝毫没想过武王变心,自己的姐姐先武王妃九泉之下会多伤心。
当然,这些事儿她只闷在心里,并没有跟旁人说也难以说出口。
再过几天,总算大局已定,显荣帝在早朝上宣布,要立武王齐逸峥为太子。
得知这消息,杜氏喜极而泣,觉得自己女儿的前程总算尘埃落定了。
待齐逸峥行过太子册封礼,杜氏立刻就向婆婆、夫君进言,说林诗意与齐崇光青梅竹马,品貌相当,若是能定下婚约,将来必定会是佳偶。
林府本就跟齐逸峥捆在一块儿了,但林王妃去世,林府的人都不能心安,生怕将来齐逸峥登位后,不会将林府放在首位。
如今,杜氏突然想出这样绝妙的联姻主意,细想一下,真是万分妥当,林旭东和林太太都有了允从之意。就是林大将军,也觉得让外孙、孙女结为夫妻最合适不过,于林府十分有利。
合家人讨论一番后,都知道齐崇光成了抢手饽饽,议婚之事宜早不宜迟。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的情况出现,林旭东便邀了齐逸峥饮酒,在宴席上商议此事。
那一日,杜氏本是满怀欢喜,想等待林旭东的好消息,不想,等到酒席散了,醉醺醺的夫君归来,张口道,崇光的婚事,齐逸峥心里早有打算,决议给崇光聘佳禾郡主的长女。因为孩子们年纪小,等过几年才会定亲。
——因为林府众人是至亲,齐逸峥又觉得这是光明正大之事,自是不必瞒着,将心底的打算尽数和盘托出。
得知这一噩耗,杜氏顿时如坠冰窟,犹如断线失衡的风筝一般,一头栽倒在地。
等到次日醒转过来,她忙让人将林旭东请来,拉着林旭东出主意,说反正婚事没定,自家女儿又是个好的,让林旭东去求武王,给林诗意一个机会,将来从两个女孩中,择优选择一个,如此更妥当。
林旭东不但没答应,还开口骂她,说女儿又不是嫁不出去,何必死赖着崇光?再者,若论出色的话,佳禾郡主之女由母亲亲自教导,来日必定蕙质兰心,无人能及,没必要自取其辱。
杜氏听了这番话,登时心中没有一丝热气儿。
在夫君心目中,她教导出来的女儿都无人能及,那她本人呢?必定也是这四个字的评语吧?
自己输给她,得不到夫君的心,如今,自己女儿大好前程,也要被她的女儿毁了吗?
杜氏恨得心底要吐血,很快就拿定了主意。
虽然命运不眷顾自己,但自己绝不能就此认输。
她要赢,要在齐崇光身上找回场子,将佳禾郡主打得满地找牙。
自那以后,她教导林诗意越发用心,花重金给林诗意请了先生,琴棋诗画、刺绣描红一起学,务必要让女儿成为大家闺秀。
林诗意不愧是她的女儿,虽然要学的技艺很多,但生性要强,一直咬着牙坚持着,从没有叫苦喊累。
杜氏又叮嘱林诗意,但凡齐崇光过府,一定要好好表现,说话时要大气不失活泼,温顺不失娇俏,务必要让齐崇光觉得,自己是最出色的。
杜氏之所以如此,心底自是有一杆秤的。
齐逸峥生性果决,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变。
不能将他扭转,但能将齐崇光扭转呀。
以齐崇光是林府外孙的身份,每月必定会到府里探望。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让齐崇光看清林诗意这么表妹有多美好,来日长大了,必定会生出眷恋之情。
到那时,即便齐逸峥想让他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