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皱眉,看着愁眉不展的夫君,心中甚是心疼。考试是否有黑幕,这不在她考虑的范围内,也没法做出努力,这个问题只能放在一边。
她能做的,是帮李靖行找出症结所在,好让他来年有所斩获。
她反复分析着李靖行的话,突然灵光一闪,有所顿悟,便问道:“夫君说自己写得不错,我自是相信的,不过夫君想过没有,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阅卷的学政的口味呢?俗话说得好,投其所好,夫君可做到了?”
她语气很平静,李靖行却一呆,说不出话来。
千柔这番话,给他打开了一扇窗户,令他的思绪开阔起来。
自古文人讲究风骨,大燕尤其如此。
凡是科考之人,多将心思用在念书练笔,打磨自己的能力上,很少有人会想到,该去打听学政的口味,在考试时做出迎合之举。
当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种投机取巧的法子,也许有人使用过,但李靖行自己,从没想到这上头来。
千柔见自己说出这番话后,李靖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立时便明白过来,夫君从没注意这个问题。
她不免好气又好笑,皱着眉道:“你才参加科举,没想到这上头情有可原,但白夫子可是个中高手,怎么也没想到呢?”
问完了,自己却骤然明白过来,白夫子才高八斗,又心高气傲,自是不屑在这上面下功夫的。
果然李靖行回答时,透出这个意思来,旋即又向千柔解释,文人都是一样的脾气,并没有听说谁在考前刻意打听学政的口味喜好。
千柔听了,不免开始揉额头,暗自叹气,一个个的,竟都只想着靠能力才气取胜,够厉害够有个性够书生意气。
缓了一缓,她俏声道:“旁人怎么样我不管,只如今你以后可要在这上头多多留意才好。嗯,下次科举前,专门派明石打听这事儿,将那学政写的文章弄来,你好好琢磨。照他的喜好做文章,必定能多几分把握。”
见李靖行点头,她又叮嘱道:“还有,这事儿你别说出去。肉搁在碗里,咱们悄悄吃就成了,若是显露痕迹,大家都这么干,你的优势就不明显了。再者,你若是说了,说不定还会有人说你投机取巧,瞧不上你呢。”
李靖行心知她是为了自己好,忙道:“娘子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凝睇着爱妻的娇颜,由衷赞叹道:“柔儿,你真是我的活宝贝,真想找个屋子将你藏起来,只让我一个人瞧见你的美好,那才好呢。”
刚成亲时,是她担心,自己不能当一个长情之人。
如今,却是自己开始担忧了。
这么好这么出色的女子,真的甘愿一辈子守着自己,不离不弃吗?
当时武王来探望,他没深想,但之后细细回想起来,却是能发觉,武王的表现,实在不寻常。
这个发现,让他心中不免有了几分惊慌和危机感。
情到深处,才会有这样患得患失的感觉。
却听得千柔嫣然答道:“你不将我藏起来,我也只属于你一人。夫君,只要你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这话蕴含着如许情深,却并不是说,她会因为情迷失自己,失去本心。
只有他不辜负这段爱情,她才会给予同样的回报。
若他背叛了,不爱了,她定然不会将就的。
李靖行听懂了她的情话,郑重颔首道:“柔儿,我必定会好好爱你,与你白头偕老的。”
窗外秋风掠过,带来阵阵菊香,沁人心脾。
室内两人相依相偎,情意比蜜甜。康隆三十年秋,李靖行迎来生平第二次府试。
这一次,他准备得很充分,又在考前仔细研究过学政的喜好,走进考场时胸有成竹。
考完了,累极回家,在家里休养了两天才恢复。
等休养好后,他决口不提考试之事,千柔也并不追问,免得他有太大压力。这时,蕾儿已经两岁半了,小小的人儿会自己吃饭穿衣服,话也开始说得很利索了,十分惹人喜爱。
李靖行难得闲下来,就在家里伴着娇妻爱女,很是自在。
到了九月底,却有报喜的人上门来,说李靖行中了举,且名次还挺靠前的。
李家上下登时大喜,比过年时还热闹。
当着人面时,李靖行还算镇定,笑着让明石备了银子,将报喜的人打发走。
一时,又有村民来道喜,也都留着吃了流水席。
等到宾客散了,李靖行回房后,脸上再无半点淡定,眉开眼笑抱着千柔道:“柔儿,我考中了,我真的中了呢!”
“我知道,”千柔也笑容满面,眼睛笑成了一条线,声音温婉欣喜,“恭喜夫君,贺喜夫君。从今以后,夫君便能做官了,柔儿也终生有靠呢。”
人生得意须尽欢。
等待了这几年,如今终于考中,也难怪他欢喜。
她心底,也是一样的感觉,只觉得,自己一直是被命运眷顾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