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七章 挑错的君臣(2 / 2)

不住一群少年同窗朋友影响。

回家之后对徐还便多有赞誉,对朝臣子某些而恶意弹劾行为有所鄙视,搞得秦桧好不尴尬。

想要训斥,奈何本身持身不正,难免底气不足。

何况秦熹如今年岁尚小,性格直接,思维相对简单,哪里懂得那些权谋。多说无益,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而且秦桧惧内,对“儿子”稍加严厉,会引起夫人的强烈不满,只能徒呼奈何。

如此一来,秦桧借助舆论打压徐还,在后方拆台的计划自然而然流产了。

无可奈何,只能另寻办法。

秦桧相信,皇宫之内,官家赵构会和自己有类似的想法。

一个将领,功劳大小永远是其次。

功高震主,此为天然猜忌,徐还如今功劳,以及实力都已经强大到超乎赵构承受的地步。

此番打下韦州和夏州,本身是大功一件,按理说该立即有所赏赐才是。

不过借着战事未完,随后一同封赏的借口暂时拖延而已。

可是如果接下来,徐还直接打下了西平府,甚至灭掉了西夏?封赏必不可少。

秦国公已经到头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按照现在的趋势,封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赵构心最为忌讳之事,想要阻止,唯有一个办法——挑错。

如果能从徐还身找到错处,功过相抵,不奖不罚,无疑是秦桧和赵构心最为热切的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