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毛奇的解释,总参谋部的众人都恍然大悟,皇帝这是想借鉴普鲁士的普遍义务兵役制,难怪这个洋鬼子毛奇一来,便任命作战处处长的高位。
果然,冯云山清了清嗓子,直接宣布道:“朕觉得目前的讨虏军兵力太少,严重不符合帝国军事需要。因此,必须要扩兵。但不能像以前的太平天国那样招收民壮,凑人数扩编。为此,朕想效仿普鲁士来进行,此次涉及到总参谋部的职责和人员职位变动,希望众爱卿有所准备。日后,帝国的军队分为四类,一是常备军,二是准常备军,三是后备军,四是地方民兵。其中现役的讨虏军甲等师和乙等师全部转为常备军;其余的讨虏军,地方守备旅全部转为准常备军;新组建一支预备役部队,由抽调的讨虏军将士和退役士官担任军官,包含退役士兵和新兵组成预备役部队,为后备军;预备役服满若干年后退役,转为地方民兵。这样,一旦发生战争,便能有数量众多的兵员可派。”
冯云山不待众人消化完,便继续道:“朕准备在中华帝国新设立国防部,由义王石达开来出任这个国防部部长,提升左宗棠为总参部总参谋长,任命毛奇为讨虏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新设立的国防部,对内阁负责,主要职责为统一管理帝国的武装力量的建设,如常备军以及后备军、民兵的征集、编制、装备、训练、军事科研以及军人衔级、薪给等。而总参谋部只对讨虏军的最高统帅----也就是朕----负责,主要职责为执行朕的旨意,制订一切作战计划并负责实施。”
冯云山的这句话,让众人大吃一惊。这样一来,总参谋部的地位大大提高了,简直与内阁提高到相同的地位。内阁也是直接对皇帝负责,而总参谋部也是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同的仅仅是内阁负责除军事外的国家各方各面,而总参谋部只是军事方面。但没有军事,一切都是空谈,这特殊的地位便决定了总参谋部的地位丝毫不弱于内阁。
这样说来,这左宗棠的实权可就大了,比义王石达开的这个并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的国防部长来说,权力要大很多。而那个洋人毛奇,不知为何,陛下更是看重,本以为直接任命为作战处处长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没想到这才没多久,又直接提升为总参谋部的副总参谋长。这种重视程度,整个帝国之中,也一时无两啊。
众人羡慕之余,更是暗暗憋着一口气,要干出名堂来,否则再出来几个洋人,将他们位置都抢过去,他们这帮跟随陛下的圣国老人,可就脸上挂不住了。不过,对于陛下的这个决定,他们丝毫不敢有所怀疑,看伍大人翻译的那毛奇的话里来看,的确很有一套。
冯云山直接宣布:“总参谋部负责将帝国军队的改组计划列出来,朕要看到在一年以内,常备军兵力达到六十万兵力;准常备军兵力达到四十万,后备军兵力达到五十万,地方民兵五十万规模。所有军费开支,列出各预算清单,和财税部一起提交给朕看看。三天后,朕要看到详细计划。”
等众人散去,冯云山又将左宗棠和毛奇以及伍崇曜三人留下,仔细交代一番。
对于毛奇说的普鲁士的征兵制度,冯云山很是赞同。不过,他记得在即将到来的两年之后,普鲁士又在战争部部长的主持下,对兵役动员制度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将预备期服役时间延长,并将一部分后备军训练成常备军。正是这种强化常备军,弱化后备军的做法,将原本常备军服役2年预备役、3年现役一共5年,而后备军服役14年的规定,常备军服役8年,后备军服役11年,主要的做法,并增加每年征召入伍的士兵数量,这样一来,便显著扩大了常备军人数。
同时,冯云山又和左宗棠和毛奇两人讨论了军官培训制度。这方面,冯云山并没有很好的想法,他直接放毛奇将普鲁士的军官培训传统说出来参考。
“陛下,普鲁士的军官培训,主要是从军事家沙恩霍斯特创建的军事学会为基础,建成了柏林军事学院,着重培养高水平的总参谋部军官。他要求总参谋部军官与现役作战部队中的军官,比如旅团长、营长等定期相互调换,以保持总参谋部的活力与军官轮流锻炼。后来,普鲁士战争部又开办了候补军官学校,师旅办学校、炮兵工程兵等技术兵种学校,初步建立起军官培训的制度。”毛奇说完,面含期待地看着冯云山,似乎意犹未尽。
因为毛奇语速过快,而且口音奇怪,本来自认为英语不错的冯云山,竟然只听了个半懂不懂的,无奈,只能通过伍崇曜朝他翻译道:“毛将军还有什么建议么?”
在冯云山印象中,似乎原本再过两年,毛奇便会出任普鲁士的总参谋部总参谋长。然后,他便进行了总参谋部的一些改革,这其中,便有对军官的培养一些新的尝试。
果然,毛奇说道:“谢陛下给臣这个机会!中华帝国,是个伟大的国家,疆土和人口规模,是普鲁士甚至俄罗斯帝国所不能比的。而且,陛下对军队如此重视,现在开始改革扩军,未来的军队数量和种类规模日益扩大、复杂,武器和战略战术也变化多端,因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改变效果最快的,便是对军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