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 章 天下名臣尽归朕矣(大章)(3 / 3)

官,好像有些揠苗助长了。还是加以培养吧,直接命其为官,好像有些不妥。自己不能太过心急了。嘿,这是丁宝桢,也算是个人物了。原来竟然也在贵州,给这个贵州巡抚蒋蔚远当幕僚啊。嗯,此人可倒是可用。”冯云山顺着看了下去,一边心中默默地思索着。

咦,还有这么多人!袁甲三,此人是个可用之人。马新贻,嗯,好像也听说过,应该是个人物。张树声、董凤高、潘鼎新、吴长庆,嗯,这几人原来都是安团练头目,难怪日后成了淮军之人,如今都归顺帝国,算他们识趣,只是,怎么没见了刘铭传?

冯云山记得淮军将领最知名的,应该是刘铭传才是,对了,还有那个叫丁汝昌的,都没见了,到时自己要好好问问。

只可惜,自己虽然对晚清的历史比较熟悉,但这么多的人名,终归是记不住,以李鸿章为首的一干淮军将领,还是很多给忘记了。

倒不是冯云山就一定喜欢用这些名人,实在是如今整个中华帝国太欠缺能治理地方的官员和人才了。这些满清的降臣,说起来,冯云山使用他们还要被那些讨虏军将士埋怨呢。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那些将士,连识字的都不多,最近一年虽然在军中开展夜校识字,但毕竟没有这些降臣有学识,还有地方治理经验。

治理地方,可不是只有忠心便成的了,而且,这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吏,虽说有些贪墨和毛病,但这个时代,不像后世那般毫无原则和底线,他们的心思至少还是想着百姓,即便是为了他身后的名声,也想好好当官,为民造福。有这份心思,便够了。

这些未来的天下名臣,届时,都归了朕,归了帝国,就不愁没人帮自己治理天下了。想到这,冯云山便有种犹如当初的唐太宗举行科举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感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