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着杨丽华不识相,宇文‘叫兽’便要举例说明‘思想放开’的重要性,他说雇佣的人数还只是其一,关键是连带的产业繁荣。
以连带炼铁炉的大型铁匠铺(冶铁坊)为例,首先铺主得雇佣铁匠又要招收学徒,然后还得招募炉工炼铁,又得安排这些人吃住。
炼铁炉要炼铁得有原料,所以需要铁矿供应,那么铁矿主的生意就上门了,而铁矿自然是要雇佣人手去挖矿,人手可不能少。
挖得了铁矿,要把它从矿场运到铁匠铺,那么需要雇人运输。所以别人的生意就来了。
走水路得雇船,到了码头要雇劳力卸货,走陆路需要雇佣更多的马车夫,无论是车还是船,需求量一大那么车匠船匠伐木工的生意就上门了。
铁矿运到了铁匠铺,原料解决了还需要燃料,所以木炭的需求量就大了,那么炭窑主就有生意上门,所以他的炭窑也得雇佣人手。
甚至小家小户自己制炭来售卖也行,而大量的木炭运输到铁匠铺,车船夫的生意也就有了,一个生意红火的铁匠铺,无形之间就带动起这么多的产业一起发财。
以此类推,其他类似产业也会带动相关需求增加,产业兴旺那么雇佣的人就变多,闻风而来做工挣钱养家糊口的人也会聚集在城里,他们需要安家落户,需要买米买菜。
这样一来城里居民可以出租房屋,各家米行市场生意也会火起来,甚至周边的农民和菜农也能挑米挑菜进城售卖,人一多那酒肆茶馆的生意也能变好,摆摊卖炊饼之类的小摊贩生意也能变好。
饮食需求增加,连带着养鸡鸭鱼羊猪的人生意也好起来,这就是此类商人带来的好处。
这就是所谓的产业链。宇文‘叫兽’语重心长的说道。
可是,也得这铁匠铺生意红火才行...杨丽华再度提问,其实她还想说周国是盐铁专营,虽然不知道铁匠铺的具体情况,但是能有炼铁炉又上规模的怕已是官府管辖,哪里轮得到商人来经营。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宇文‘叫兽’开始激动起来,如何让做出来的铁制品需求量增大?
他说需要铁制品的无非就是耕和战,开荒种田需要铁制农具,所以一开始的需求量会很大,但是买了铁制农具的农户除了损耗外不会再添购,而开荒也得有荒地,或者有新的,光是山南周军消耗的羽箭就不低,所以只要有仗打就不愁铁匠铺的生意不好。
杨丽华听得这么一说默不作声,她不大清楚每日射掉四千斤铁是什么概念,但是她听出来夫君似乎热衷于打仗,虽说功名须得马上取,而作为地方官的刺史也免不得用兵,但是她听出来夫君是把打仗当成一门生意。
将士们说到打仗就想起建功立业,可是她的枕边人倒好竟然想到的是拉动‘需求’,杨丽华觉得这种思维也太夸张了些,从古至今都没听说有人把打仗赋予这种意义。
不是为夫夸口,从四月到现在陆陆续续打了许多仗,耗掉的羽箭已经不计其数了,制作羽箭不光要箭镞,还得鱼胶箭竹和羽毛,光是这些就让渔民和猎户赚了不少钱。
巴州军器监的工匠们,凭着加班加点制箭就为家里挣了不少工钱,钱多了买米买菜都大方了些,甚至连肉也敢买了,这样那些小贩们也赚到了钱。
为夫专门派了人去城东十字路口,在大树下那炊饼摊旁蹲守,这两个月来,买炊饼的老李生意一直不错,上月平均下来日买炊饼人数较前月增加了三成。
这...杨丽华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口,夫君居然盯上了一个炊饼摊,这种奇怪的关注点让她意外,而专门派人蹲守统计买炊饼的人数,这种行为根本就让人无语。
一叶知秋,消费在增加这是好事,所以说第二种商人才是为夫需要的。
原来夫君让李掌柜...怪不得他们都是...杨丽华作恍然大悟状,她很聪明已经悟出夫君的意图来:培养制造商,促进需求,主要目的就是要吸引百姓来巴州定居。
没错,需求量大,制造商就得招人,那么不用州衙动员,别处州郡的闲散人员会来巴州找事做。
制造商需要政策支持...也就是官员支持,为夫能够大力支持,可若是换了别的官那就未必。宇文‘叫兽’很高兴,他成功的灌输了制造商的概念,还有香皂,要是换了个州官,李方又没人罩着,那工艺可就保不住了。
他们几个要赚钱就得靠着为夫,而只要为夫在他们就能赚很多的钱,所以这不是收买不收买的问题。
巴州要修三台河北岸河堤,还要修更多的水利设施,这需要大量的石头,所以采石场的生意不会差,今年年初没赶上的人,雨季过后已经提前开山采石。
采石需要大量人手,运送石头也要雇车夫船夫,如果巴州地界雇不到劳力,他们自然要到外地雇人。
还有一点,授田开荒,许多地离城有些距离,州衙正准备组织百姓到城外定居,形成村落。宇文‘叫兽’开始大谈内幕,试图营造美好前景,让对方安心‘放开思想’。
起房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