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地,对精美地毯的需求一直都不小。
除了地毯,毛纺品又有新品,那就是毛衣、毛裤、手套、围巾等等,刘彩云为了找到可以实现盈利的毛织品,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做准备。
杨丽华听刘彩云说了许久,看着手中的资料,只觉得头有些痛,她本来就有很多事情要操心,结果宇文温还给她加担子,不得消停。
看着一张张精美的图案,她揉了揉太阳穴,问道:“你说的羊毛围巾...比之眼下常见的帔帛如何?”
。。。。。。
宇文温看看殿外飘落的雪花,又看看眼前的奏章,揉了揉太阳穴,只觉得有些头痛。
这奏章来自辽西,即将卸任的营州总管向他禀报了一件事:有一些粟末部落南下,接近营州地区,请求内附。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因为这些粟末部落不堪忍受高句丽的压榨,决定投奔周国,和高句丽一刀两断。
因为此时是冬天,天寒地冻,按营州总管所述,南下的各部粮草不济,男女老少带着家畜在野地里扎营,冻得瑟瑟发抖,希望周国能够尽早接纳他们。
寒冬已至,这些不速之客请求内附,让宇文温觉得有些棘手:按说应该答应,以作千金买马骨,但...
对方也有可能是高句丽的细作,此次南下是“诈降”。
不过考虑到这些部落拖家带口,诈降的可能性不大。
宇文温觉得头痛的原因,是要不要来个“城傍”,让这些粟末部落靠着营州州治柳城定居下来。
如今的辽东为高句丽占据,高句丽又借助各部的力量,对辽西虎视眈眈,而周国想要收复辽东,离间高句丽和各部关系是很重要的策略。
此次这些部落南下内附,其他部落必然等着看结果,如果周国热情接纳这些部落,那么其他部落也会心动。
若这些南下的部落被周国当贼一样防着,其他部落就会断了内附的念想。
杨济正在前往营州柳城的路上,所以宇文温没办法“甩锅”,他必须尽快作出决定,让现任营州总管知道该怎么做。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这些部族到柳城边定居,然后当地官府“送温暖”,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过一个好年,消息传出去之后,其他那些观望的部落对周国的“好感度”应该会明显增加。
如此一来,也许会有更多的部落南下,投入周国怀抱,进而导致辽东局势出现明显变化。
然而宇文温还没做好向辽西大规模移民的准备,若现在让大量部落定居辽西地区...
这是粟末的辽西,还是中原的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