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能独立运作一个方面的事业,比如,我运作家电产业,李达霄运作银行业;第二,你得有足够的资本参与群体融资,大家要交叉持股,互惠互利,互帮互助,合作才能办大事嘛。”
李东盛的这番话,后面的一段,几个月前就和王佦说过,让王佦不要闹的那么难看,大家联手做几件大事,对谁都有好处。
王佦当时没有听进去,现在说不后悔,也是假的,真没想到华银系的规模这么强势,完全超乎他的预料,比他预估的极限还要高出数倍,华润都只能服软合作。
“老王,说实话,咱们不是特别熟悉,你和李达霄很熟,但你不听李达霄的劝说。你说我们这些人联合在一起,共同运营,还是单纯追求财富吗?你现在感觉华银系很强,实际上,这是二十多位联席合伙人精诚合作的结果。化工业很赚钱吗?我们为什么要拿出几百亿去投资,因为我们希望中国有自己的巴斯夫,能够减少对日韩高端精细化工的依赖。我们投资汽车产业,因为我们断定,光靠一汽二汽这些国企,根本不可能打造出真正的中国汽车的脊梁。”
“当然,我们做这些投资,既要做真正的大事,也要尽量赚一点,既能利国利民,也有利于我们自身,良性循环,继续投资更重要的产业。”李东盛这会儿正在开会,因为刚公布的2004年中国富豪榜第79位的严晓群,其实已经距离破产只有一线之差,华银系的各位联席合伙人都有工作。
李东盛目前的工作重心就是配合赵丹阳,从严晓群手中买下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差不多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即便如此,百忙之中,李东盛还是示意公司的高管们暂停会议,他回自己的办公室先和王佦聊一段时间。
他感觉王佦现在反应过来,其实有点晚了,据他所知,华银系目前考虑的新人选是俞亮,更年轻,有经验,地产业的大佬,有操守,不贪心,业务和执行能力很强。
另外,华银系的各位联席合伙人都是很低调的,徐腾只是一个例外,王佦给其他人的感觉也是有点太高调。
“如今这年月,做生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我们都是民营企业,想要向上发展,实现更大的突破也很困难,可以说,抱团取暖也是没办法的事。”
李东盛和王佦解释的更坦诚一点,“你的情况还好,我就不同了。我也想搞面板投资,但这要几百亿的投入规模,我根本做不起,没有华银系支撑,我连贷款都很难办下来。我们现在以集体入股,共同投资的方式拿下京东方,对我就有了非常大的保障。所以,我认为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的一个结果。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央企,我们不抱团,怎么和央企竞争。”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我以前和你说过一些冒昧的话,李董事长多谅解。”王佦大致都搞清楚了,这是国内民营企业界的一股暗流,大家联合发展,以前一直在隐藏着,不为人知,只有华银系内部清楚谁是联席合伙人。
现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浮出水面,这些联席合伙人也不介意让各方发现,因为只有让对方清楚华银系的实力,才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华银系也不排斥和央企合作,而且很愿意和央企合作,毕竟在这个生意场上,朋友多一点总是好事。
生意永远是生意,大鱼彼此做朋友,一起吃小鱼。
王佦现在想做联席合伙人,可他也明白,他的最大障碍不是资本少,而是得罪了徐家,徐家又是华银系中实力最强的,其他联席合伙人都要给徐家情面,不会投他的票。
王佦知道,他知道俞亮也知道,两人之中,只有一个能成为华银系在万科集团的联席合伙人。
直到这一刻,王佦才意识到,俞亮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突然转调方向,率先同意接受华银系的“招安”,因为俞亮早就和华银系谈妥了。
华银系为什么要增加一个让他在60岁退休的条款,其实是俞亮的要求。
王佦猜对了。
从始自终,早在两年前,华银系开始缓慢持有万科的筹码时,俞亮就已经在李达霄的劝说下同意加入华银系,并在总裁的位置上,隐藏了华银系不断增持万科的很多线索,最后又在扮演最反对兼并的角色,免遭质疑。
人生如戏啊。
王佦终于感觉到一种刻骨刺痛的背叛。
以至于,他的手机跌落在地上,李东盛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来,“都过去了,没事,我尽量和徐腾谈谈,他还是很尊重我的意见。其实吧,联席和股东合伙人,在华银系都属于高级合伙人,收益是差不多的,主要还是看你加入之前有多少资本……。”
通话随即结束。
李东盛忽然察觉自己说多了,王佦可能已经意识到,万科的团队里,早就有一半同意并入华银系,特别是万科的副董事长兼执行总裁。
人生如戏啊。
或者说,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并入华银系,万科团队既保持独立运营,在万科集团的平均持股也将逐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