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竞争很激烈(4 / 5)

无耻家族 浪子刀 9770 字 2017-02-19

历深,很多领导都很熟。

现在就不是陈永年负责,而是华腾公司国际投资部的执行总裁唐海玲暂时处理这个工作。

因为唐海玲过去一直负责海外并购业务,各个省的领导呢,对唐海玲就不是很熟悉,这还是一个海归派的女总裁,肯定不能和以前那样,直接在酒席上就和陈永年谈妥。

徐腾回到国内之后,并没有立刻恢复日常的工作,而是先去潭江省录制节目,随后花了一周时间陪家人,先去嵍州度假。

等徐腾回到江州,正式回来主持财团的高层事务,唐海玲这边已经和各个省大致谈了一边,上午就在华腾大厦的47层会议室里,开了一个分析会议,评比各个省报出来的条件,以及华腾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自身的很多想法。

原则上来说,在全国范围选出7个三线城市即可,只是考虑各省的竞争态势,出于平衡和全局的顾虑,唐海玲和鳖王陈永年都建议选9个城市,加了一个二线城市和渝州这个直辖市。

徐腾综合考虑一下各个方面的想法,又做了一个调整,在东北增加一个点,江南省这边选一个三线城市,因为国内对东北和渤海经济圈的问题强调了很多次,华银财团必须要有这个政治觉悟,江南省这边也要修补关系,不能总这么僵着。

最终就是11个一二三线城市入围。

在国内做生意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也不能完全讲市场经济原则。

11个城市摊大饼,最后每个市还是能拿到每年70亿规模的产值呢,甚至十年后,每个市分配到的产值能达到一年150亿的规模。

各个省在这件事上争的这么激烈,终究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产值是很稳的,哪怕是渝州这种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直辖市,每年一百多亿的产值也不得了,而且一旦落实,三十年内都不用担心啊。

11个市啊,还是没有潭江省。

徐腾有点尴尬,会议结束后,他让大家先别急着通知各方,让他再想想。

中午回家用午餐时,他顺便和夏莉也说了一下,夏莉又不管生意上的事,就是咯咯笑着,反正她不觉得欠谁的人情。

夏莉现在也不打算参加任何演出邀约,下午会送孩子们去学校,不用徐腾操心,用过午饭,他就回到办公室,一个人安静的想一想。

说到潭江省,事情比较多啊。

十年前,华银财团重组整个华腾重工集团时,鉴于老对手中联机械集团雄踞潭江,徐腾和梁纬艮参议之后,就逐步将华腾重工的产能迁移到了江淮省和江南省的两江之地。

当时,华腾重工和中联机械之间还是旗鼓相当的,因为中联机械是国企,潭江省自然是要支持中联机械。

后面的发展就是众所周知,凭借华银财团这个母公司的实力,华腾重工在国内的扩张非常猛烈,在国内外的兼并很频繁,2009年就跻身全球三大工程机械公司之一,每年的全球产值和销售额是中联机械的5倍规模。

目前有一个新的态势是央企的国机集团要并购中联机械,过去,潭江省是不乐意的,甚至是反对的,现在同意并购,除了中联机械陷入亏损外,最重要的原因也是要缓和与华银财团的关系。

因为国机集团是属于华腾工业联合体的范畴,一旦并购中联机械,最后肯定要和华银财团就华腾重工、中联机械的内部竞争关系进行谈判,达成一致对外的协议。

大致上就是中联机械负责中低端业务,华腾重工负责中高端业务,在配件体系上,完全采用整个华腾工业体的架构。

过去,中联机械是宁可采购日德系的动力、控制系统,也不采购华腾重工的子系统配件,这是中联机械这些年开始陷入亏损的一个因素吧,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管理上比较混乱,过去一直仗着是国企的底子和华腾重工竞争,受到的照顾多,钱赚的太容易,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财务控制……这些基本功不扎实,包括内外部的贪腐问题也不少。

所以,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布局中,潭江省这些年多少还是被排斥在外的,实际争取到的实惠一直不多,最大的项目也就是中车集团和华银财团之间的配套系统整合。

中车集团生产一套高铁、地铁、轻轨,这里面需要的大量动力与传动系统、伺服与监控系统、电子系统,包括列车的内部装饰、模具开发,这些都要和华腾工业联合体密切结合。

大量的科研和测试工作都是要一起投资,一起做,不一起做也不行啊,因为华银财团一直是铁道系统最大的贷款融资机构,最大的债主啊。

中车集团要去海外竞标,背后没有华银财团和国内的政策性银行提供融资,那也是相当吃亏的。

徐腾个人感觉,潭江省和江南省的态度差不多,想要用这个机会试探一下,看看他们和华银财团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所以,两个省开出的条件都是很不错的。

如果徐腾答应了,那就说明关系没有问题,过去的那点事就算是过去了,翻篇了,继续合作共赢,展望未来。

做生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