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终究还是赢了(3 / 6)

无耻家族 浪子刀 10399 字 2017-01-25

美,价格超高,客户极少。

第二梯队就是日本发那科、马扎克、大偎、森精机、牧野,德国西门子、吉迈特dmg、通快、舒勒、埃玛格,美国的mag。

这些就是世界机床工业一流队伍的巨头,特点是产值大,利润高,主要产品都是高精度机床和高精度领域的专用型机床。

第三梯队呢,比如美国的哈斯、格里森,中日合资的北一大偎,韩国斗山、现代、三星、大宇,台湾永进、东台、台中、快捷、友嘉五小强……这些才是国内的主流市场,特点是比较便宜的,走量的高性价比机床。

至于华腾精工旗下的华东数控、江州数控、淮机、陕机、桂机、济二机,这些都是妥妥的第四梯队。

因为时间上起步的太晚,徐腾必须下手更狠更快,通过整合欧洲四家机床企业和国内的五家机床企业,让华腾精工集团一跃成为全球产值第三的机床巨头。

产值第三,不代表利润也是第三,恰恰相反,华腾精工集团2012年是亏损,而且亏的有点厉害。

徐腾并不是很在意这件事,中国人做生意,有时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时间就是效率,就是金钱和生命。

他的观点很简单,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该不讲理,就别讲理,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怕东怕西,畏首畏脚,那是做不成大事的。

有时候就要胆子大,路子野,用一种狂野不羁的手段做生意。

亏与不亏,这些事以后再说。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他先将厂子盘过来,亏,他认了,理论、产品、人才、技术、客户……都弄到手,他再来谈别的。

在德国访问的这段时间,徐腾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考察华银财团旗下的这些德国企业,特别是位于英戈尔施塔特的罗芬希纳和卡斯托两家机床企业。

奥迪汽车公司的总部同样位于此地,罗芬希纳和卡斯托的发迹史,正和奥迪公司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严格来说,英戈尔施塔特算是大慕尼黑地区的卫星城,位于优美的多瑙河沿岸,在慕尼黑和纽伦堡两个大城市的中间区域,华银财团在整个德国的工业投资,几乎都集中在这座拥有二十万人口的工业小城。

当徐腾乘车抵达这座小城时,几天前刚和大众集团、保时捷家族签了并购合同,奥迪公司的高管层虽然早已知晓,大部分的员工还正处于震惊中。

华腾汽车集团的高层正在那边洽谈合并后的事项,要商量的事情很多,徐腾就不去打扰他们了。

闲着也是闲着。

徐腾自己开车,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一起去罗芬希纳公司,这家公司比较复杂,比较有趣,最早是生产纺织机械的,70年代才开始进入数控机床产业。

这是一个德国门阀体制下的家族企业,拥有140年的传承历史,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卡斯托,也是一个家族企业,一直是作坊式的机床产业,同样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德国数控机床的浪潮而崛起。

然后,徐腾就将他们两家并购了。

这就是银魅计划的优势,在德国机床工业的二线企业中寻找到最容易并购的目标。

鲁博士搜集了很多欧洲企业家及其家庭成员在社交网络上的大量信息,根据设计好的参数模型分析,得出这两个家族企业的并购难度最低。

事实也确实如此。

徐腾亲自致电罗芬希纳公司的董事长,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谈了半个小时,就将大致的并购案确定下来,海默森-罗芬希纳董事长是家族的第四代,在他的任上,罗芬希纳成为德国十大机床企业之一,但他的两名子女却完全无意经营家族企业。

他的女儿在巴黎生活,担任一家左翼报纸的主编,他的儿子则对投资生物制药更感兴趣,自己在慕尼黑创立了一家罗芬希纳生物技术公司。

当徐腾告诉海默森-罗芬希纳,他会偕同家人过来拜访,顺便考察一下德国机床工业的情况时,罗芬希纳董事长非常高兴,他将儿子和女儿两家人都喊回了英戈尔施塔特这座小城。

生活就是这样,有的地方是幸福的,有的地方是不幸的。

在电话里,徐腾听海默森-罗芬希纳董事长说他的家庭,说他的儿女是如何优秀时,同时也听到另一句,他已经两年没有见过自己的女儿……在那一个瞬间,徐腾感觉到的是一个老年人的凄凉。

西方人啊。

春节将至,徐腾在这一刻忽然意识到,春节是中国文化中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迎接徐腾一家是一种神奇的事。

当车队抵达罗芬希纳家的郊外别墅时,徐腾就看到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人,大概有九个人,站在门口排列整齐的欢迎着他的到来。

海默森-罗芬希纳夫妇,还有他们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三个十多岁的青少年。

徐腾是自己开车来到此地,下车和对方打个招呼,随即就为孩子们打开车门,将她们都拽出来,听话点。

虽然是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