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分钟,终于喝了口茶,问大家有没有建议和不同的意见,有没有什么执行上的问题和疑问?
没有。
全场鸦雀无声。
“我这一次还请了很多搞实业的企业家过来,正好,我们一起谈谈这个问题,你们华腾系的企业家最多,我就不一个一个的点了。你们理事长在这里,来,谈一谈你们华银财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吧。”上级领导辛苦啊,上任的时候,头发都是黑的,现在已是发丝花白,道道银缕。
这是要徐腾代表华银财团发言呢,顺便表个态。
“那我说两句。”徐腾都有点不敢看领导,托着下腮想了一会儿,“我们2007年底就提出过,4万亿政策过于激进,即便真要推行4万亿,也一定要加强地方政府的债务控制和全国落后产能激增的问题。现在看来,地方政府的债务基本还是可控的,落后产能的问题就是没有控制好。这两年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刺激消费,目前来看,效果不太好,原因很简单,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太大。子女的住房和教育开支基本占了大部分的消费空间。欧美经济,从中长期来看,根本就不会有本质上的好转,因为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都处于贸易逆差的局面,欧洲债务和美国债务都已经是失控了。”
“我说的失控,不是政府债务的崩盘,而是做为政府,不管是欧洲国家,还是美国,基本无法遏制国家债务的增长,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只能是不断借更多国债弥补亏空。”
“原因很简单,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在全球自由贸易中,总体都是输的一方,只是输多输少的问题,而新兴市场的成长并没有让欧盟国家和美国成为最大的获益方。2007年以前,我们的全球贸易体系形成了一个大循环,亚洲国家积累财富购买欧美的国债,借钱给美国和欧洲维持消费经济,进而保证亚洲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到了今天,这种大循环已经撑不下去了。”
“我们现在只能是打开一个新循环,向亚非拉和新兴市场借债,保证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促进国内消费增长和服务业发展的工作还是要做,但我个人不持太高的期盼。”
“另外,关于城镇化的问题,我个人也不支持现有的县镇模式的新城镇化思路,不现实。我觉得中国城镇化的主导方向应该是地级市的发展,最终可能完全弱化乡镇一级,全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地级市,然后才是县。因为现代经济的庞大体系和规模特性决定了,现在一个城市,市区没有七八十万人口,根本搞不出明显的经济涟漪效应。”
“所以,我的建议是优先发展地级市的中国城镇化,要增加地级市的土地供应……当然,我只是随便说说,反正就目前这个国内外经济局势,我只能说,未来十年是一个全球比谁更惨的时代,咱们只要比其他国家混的好就行了。因为随着rmb的国际化,原有的全球经济循环已经被实质性的打破了,这条路,咱们又只能进,不能退,那相应的,这些年肯定得吃点苦,反正也不是只有中国吃苦,其他国家肯定比咱们更苦……对于我们华银财团来说,我们很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了。”徐腾讲完了。
会议室里,继续鸦雀无声。
徐腾的提议当然是有私心的,因为,华银财团的2010年二次年会,刚做了一个新的大决策,将工业产能向三线的地级市迁移。
中国的人力资源是非常丰富的,14亿人口嘛,这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必然的负面因素——房地产的泡沫。
这是一体两面的问题,必然的,有阳必有阴,有利必有弊。
华银财团这么多年慢慢摸索出来的经验和体会,那就是向着非一线的地级市转移工业产能是最好的一种选择,既有足够的城市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地价也尚可接受。
简单的说,在三线城市的一个工厂,每个月4000能聘用到很不错的工人,而且很稳定,普遍都是本地人,除了华银财团投资的工厂,加上其他合作企业的十几个配套工厂,基本也都能安置。
地级市嘛,这点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包括政策资源和贷款资源都还是有的。
如果是到县里,那就比较麻烦了。
在一线城市,薪水就太高了,员工压力也大,整个企业都很容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别人在你的企业干个十年都买不起一套房,结不了婚,你还要让别人100%奉献,要别人热心专研,热爱岗位,珍惜岗位……怎么可能?
从2006年开始,华银财团就已经慢慢这么调整,今年是真的下定决心,能搬迁的都立刻搬迁——因为现在不搬,迟早还是要搬,一线城市的地价,哪怕是对华银财团的高端制造业和工业3.0体系都构成了硬性的杀伤。
徐腾当初决定将核心的制造业放在江州、宁州和锡州,汽车业和汽配业主要留在江淮省,已经算是给华银财团争取了不少的缓冲时间,北沪广深,除了金融业、地产业和网络科技产业,华银财团基本都在撤。
华银财团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即便是撤到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