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奇迹的神话(1 / 2)

悲喜两重天。

白天的李舒崇,还在因为武术兴趣小组的成立而骄傲,下决心要尽力帮助更多的人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没想一到晚上就挨了当头一棒,这些天来第一次无法进入书虫的世界,实在是郁闷。

事到如今,后悔也无济于事了。李舒崇想静下心来总结和提高一下,可是心情怎样也无法平静下来。于是,李舒崇想干脆出去练练功,也许练出了一身臭汗心情就会好起来的。

悄悄地出了门,李舒崇一个人走在去往鹅中的路上。这条路他已经走过无数遍了,闭上眼睛都不会走错。走了一会儿就走过了灯光明亮的大街,来到了没有路灯的地方。眼前的马路上黑乎乎的,幸好天上半圆的月亮发出淡淡的月光,脚下的马路依稀可见,李舒崇趁着月色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就走了一半的路程,经过了一个叫做老书院的地方。

这个老书院是一片废弃的古老的宅基地,在马路的对面,隔着一条小河与鹅中遥遥相望。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就有一个供人读书的老书院,具体的年代已经无从考证,据说这个书院曾经为当地乃至全县都培养过许多杰出的人才。直到建国初期还有人住在那里,可惜在后来的六、七十年代被人为地毁掉了,只留下了一片残垣断壁和一口至今还能打得出水的深井。老书院的周围有很多空地,如今早已被勤劳的村民们开发成了一个个菜园,书院的后山则变成了当地村民的陵园,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坟茔。

李舒崇心念一动,忽然想去老书院看看。所谓艺高人胆大,现在的李舒崇武功已有小成,等闲三五个壮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有实力就有底气,有底气就有勇气,这些天来,李舒崇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胆小和怯弱了。李舒崇施展起金雁功,朝着老书院的方向飞奔而去,反正天黑也没有人看见,他使出了十成的功力,在田野上飞驰,转眼就来到河边。小河并不太宽,最窄的地方仅有两丈多的距离,李舒崇飞身一跃,轻松地越过了河面。跑过了河滩,再穿过几块稻田,李舒崇就来到了老书院的边缘。

从遗留下来的地基来看,老书院占地约七八十亩,比起鹅中这种比较大一点的农村中学来说要略小一些,但是放在古代,这就是很大的规模了。到处是残破的条石、青石和瓦砾,除了中间的院子里由于碎石太多没有被开发之外,其余地方都已变成了大小不一的菜园地。

李舒崇唏嘘不已,有点替这个老书院感到可惜,历经千年战火依然保存了下来的古建筑,却倒在了受益最多的村民们的锄头之下。李舒崇静下心来,开始在当中的院子里练起了武功。从江南六侠的各种招数,到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全部都演练了一遍。练到后来,掌风凌厉,飞沙走石。练到最后一招神龙摆尾时,李舒崇大喝一声,全部内力爆发,一掌劈在乱石丛中,轰的一声,声势浩大,将大小石块劈得七零八落,灰尘四起。

李舒崇满意地点点头,待灰尘散去后,走近一看,石头堆居然被劈开一个大洞,露出了里面的一块残缺的大青石,好像是一块石碑。趁着月光,李舒崇依稀看到,这段青石是从中间被敲断的,好像是一块石碑的下半截,上面还剩下“复中华,承文明”的字样。

李舒崇很容易就联想到,这两个半句话应该是“恢复中华“和”传承文明”,上半截的青石上应该还有两个半句吧?李舒崇忽然想起,自己曾经给江南六侠和全真三子说过的那两句话:“振兴教育,传承文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青石上的两个半句话,不正好就是那两句话的下半截吗?难道这里就是江南六侠筹建的“昌南书院”?可是这里离昌南县城大约有70里路远,不过这里倒是比较僻静,比较容易逃过历代的战火,如果选址在这里也有他的道理。按这个思路推测一下,由于李舒崇后来一直都没有出现,所以江南六侠或者全真三子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两句话做成了石碑立在了书院的门口。这块石碑一直矗立在书院门口历经了千年。再推测下去,由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李舒崇借用了“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名言,难道就是因为这句名言与国民党这位临时大总统的十六字政治纲领相似,才导致了整个书院在六七十年代的运动中被砸掉的命运?

李舒崇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他几乎可以肯定,这里应该就是由他出资,由江南六侠主持修建的“昌南书院”了。如果猜想是对的,那么自己在南宋时期射雕中失落的计划,却在历经千年之后被自己亲自发现,从而演变成了一个奇迹般的神话!李舒崇的心情无比愉悦,看来自己”复兴“华夏的计划在自己离开南宋后还是照常进行了,自己在射雕中的为国为民的举措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梦想真的照进了现实!

清凉的夜风吹拂在脸上,带来一阵阵舒爽的感觉,渐渐地安抚了李舒崇激动的心情,也更加坚定了李舒崇的决心。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多等两个月而已,等自己进入神雕侠侣的世界里,还可以大有所为,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而且,这两个月进不了书虫的世界,正好可以集中精力,提高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实力,才能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