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人伦的。”
可惜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思想并不会被认为是错的。
在他们眼里,只要是父母亲说的做的,都没有错时。
“真的可怕。”
“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旦旦笑着说。
这一刻的它,正好也想到这句话。
余颖摇摇头说:“这话当然是假的,父母亲也是人,怎么可能没错?”
“这一点就是儒家的圣人到了,也不可能说自己全部对,从来不会错。”
“所以父母亲当然会错。”
“其实这句话原意是这样的,做儿女的尽量不要直接指出错误,而是尽量婉转地说出来。”
“因为做父母的人,往往年纪大了,有可能承受不起劈头盖脸的指责。”
余颖一摊手说:“现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断章取义。”
“嗯?”旦旦有些疑问。
“断章取义,就是明明原话的主人是一个意思,结果解读的人,在引用时就扭曲了原本的含义。”
“儒家典籍中,还常常有这种情况。”余颖说。
“流传后世的某些典籍都是经过阉割的,为了博取统治者的欢心,学习典籍的人,就进行了删减。”
“除此之外,某些人会只截取对自己有用的话,或者是宣传他们觉得合适的话。”
“比如说有人常常会说:子曰:以德报怨。”
“要是只看这几个字,解释一下,就成了圣人希望大家面对仇人时,也是要施恩的,以和为贵。”
“而不是正面杠。”
“事实上,圣人下面还有一句话,整个含义就是来了个大反转。”
“圣人原本的话是说:以德报怨,何以报直?”
旦旦有些晕。
余颖说:“真的含义是,对仇人是施恩,那么你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恩人,只是施恩吗?”
“要是这样做,怎么看,做仇人比作恩人好,因为算计了别人,还和恩人一个待遇,这种情况实在是让人意难平。”
“是啊!原来如此。”
有了后面一句话,则整个话都变了含义。
“以德报怨在我看,就是傻子行为。”旦旦说。
余颖点点头。
她更认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同样的,那种理直气壮对儿女说天下无不是得父母的人,往往是并不知道真的含义,拾着鸡毛当令箭。”余颖淡淡地说。
“在我看来,错了就是错了。”
“知道错了之后,勇于改正或者是接受教训,这才是真正的处理方法。”
旦旦笑起来,它的主人有时候就是有些话痨。
“当然,不可否认,只要是正常人类,听到批评后,多多少少是会不高兴的,这是正常的情绪。”余颖说。
“你也会不高兴?”
“会的,我当然会生气。”
“讲话也是一种学问。”
“有些人并没有学会真正的讲话,如果他学会真正的讲话,那么他会过得更好。”
“旦旦,我不知道你的什么感觉,我只说说自己的想法。有时候有人点出你的错误,你会欣然接受。”
“而有些人点出你的错误,只会让一般人崩溃,甚至成为仇人。”余颖淡淡地说。
“会不会说话,是两个态度。”
“当然,有时候和某个人闹翻时,就应该怎么说话让对方难受怎么做。”
“比如林家在对上张家时,就不会客气。”
“我说话时,也是让他们丢脸的,他们是会记恨的,但本来就是反目成仇,就不在意。”余颖笑眯眯地说。
这时候,那些小姑娘已经到了放学的时间。
所以都远远地给余颖行礼后,就三五成群地离开这里。
余颖朝她们招招手。
接着走路。
“你也看见了,就如同张长盛一样,对母亲庄氏的话,就没有点出来其中的错误。”
“其结果就是让她,一步步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张家一家人去了一个小地方,应该是没有回到京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