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一点春(1 / 2)

最春风 姚颖怡 2393 字 2016-10-18

初春带着凉意的阳光下,罗金瓶笑靥如花地望着面前的罗锦言。

一晃五年过去了,小哑巴倒是长高了。

她打量着罗锦言身上的湖蓝海棠折枝妆花褙子,月白色挑线裙子,墨绿色镶白狐狸毛的披风,梳着双螺髻,插着两柄镶红宝石的银发梳。

罗金瓶微微松了口气,背脊挺得笔直,小哑巴的这身衣裳虽然都是上好的料子,可比起自己身上的洒金小袄和缂丝裙子,可是差得多了,更别说自己头上新打的金步摇了。

惜惜,你还认识我吗?她甜甜地问道,她终于可以直呼其名了,再不用恶心巴喇地叫什么妹妹。

罗锦言微笑点头:瓶姑娘,好巧。

罗金瓶瞪大了眼睛,声音扬得很高,惹得路过的人纷纷看过来:哎呀,惜惜,你的哑病好了?会说话了?

夏至闻言气得变了脸色,这个罗金瓶是怎么回事,大街上就这样说小姐。

罗锦言却面色如常,她淡淡地说道:嗯,好了。

罗金瓶笑道:听说你和罗大人搬到京城了,住在哪里?改日我去登门拜访。

罗锦言嗯了一声,道:住在杨树胡同。

罗金瓶就对跟在身边的丫鬟道:是杨树胡同,你们可要记下来。

丫鬟们连忙说记下了,罗金瓶这才对罗锦言道:惜惜,你改天也来我家玩吧,我家就住在顺天府衙门后面的四喜胡同,你到那里一打听官媒罗家,全都知道。

官媒罗家?河间罗家?罗锦言终于有了兴趣。

罗金瓶没想到罗锦言竟能说出河间罗家这几个字,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尴尬,但随即笑道:对啊,就是天下第一媒的官媒罗家。

夏至恼她方才说自家小姐的话,但笑着讥讽道:哎哟,还真不知道昌平罗家啥时变成河间的了。

罗金瓶看都没有看她,眼睛盯着罗锦言,道:惜惜,我还有点事,改日咱们再好好聚聚。

罗锦言再次向她颌首,直到罗金瓶主仆走远,夏至才忿忿地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她该不是认了什么干亲吧?

昌平罗家和河间罗家没有一点儿关系。

昌平罗家祖辈就是昌平农户,后代子孙经营有道,开了铺子,置办田庄,后来出了罗绍这个进士,成为公认的耕读之家。

河间罗家却是世代官媒,子孙之中做不成官媒的,也会做私媒,开不起冰人馆的,也能摆个说媒摊子。

这两个罗家虽然都在北直隶,但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家人。

罗金瓶的父亲是罗武,他是罗家的旁支,可也是昌平罗家人,和河间的那个罗家没有关系,他的女儿怎么就成了河间罗家的姑娘了?

夏至想不明白,罗锦言当然更想不明白。

她还在很小的时候,便把河间罗家和自己这个罗家的关系弄清楚了,可现在罗金瓶这是怎么回事?

她没有说话,还是悠闲地逛了苏州街,这才回了杨树胡同。

秦珏目送着罗锦言走出书局,他转身也走了。

就在书局不远,有间蜀风楼,这里的东家是四川人,经营的是京城里独一无二的川菜。

长在番邦的辣椒和麻椒,前朝时传过来,并没有受到关注,农户们也没有人种植,没想到却在蜀地受到青睐。但京城不比四川,这间蜀风楼是去年开的,直到现在依然门可罗雀,但秦珏喜欢。

沈砚明天又要去宣府,秦珏在这里给他践行,原本准备走了,白伯匆匆忙忙跑了过来,对他耳语几句,秦珏便让沈砚等一会儿,他跟着白伯走了。

沈砚知道秦珏在附近有间书局,倒也没有在意。秦珏没有买单,他是不会走的。

他原以为还要多等一会儿,可没想到也就过了一盏茶的功夫,秦珏就回来了。

怎么了?你那书局着火了?他懒洋洋地问道。

小狗快死了。秦珏冷不丁地来了一句。

不可能,我娘把那狗当闺女一样养着,它做月子时还专门请了两个嬷嬷侍候,它生的小狗个个壮实,怎么被你抱走就要死了?

秦珏眼睛一亮,把他从椅子上拉了起来:快把侍候你妹子的嬷嬷给我一个。

我妹子?沈砚瞪眼。

你不是说你娘把它当闺女一样养着吗?秦珏一脸的认真。

沈砚一下子跳了起来:秦玉章,你等着,我从宣府回来再找你算帐!

好了好了,你快去把那嬷嬷借我用用。秦珏催促他。

沈砚直皱眉:那是我娘的人,我弄不出来,不过嬷嬷身边的小丫头倒是能弄个出来。

秦珏无奈,道:丫头也行,不过要快。

沈砚应声就往外走,走了几步又停下来,看着秦珏笑道:你和我说实话,你把小狗给谁了?我才不信你会在明远堂里养狗呢。

你问那么多做什么,记着把那丫头的卖身契一并给我,我买了。

沈砚上上下下打量着他,道:你要丫头我就是偷也给你偷出来,不过你去东海一定要带我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