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事,自己的同僚,怎么不事先打听一下脾性?避免受连累也是好的。
这位驸马爷,仔细你说的话。
祸起萧墙,是指祸起近亲血脉之间。定边郡王和福王才伏法,你是怕皇上心里太痛快,偏要再提一回?
烛影斧声就更好笑,这是指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死因不明的事件。他的兄弟,后来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嫌疑最大。
这是挑唆皇上和郡王们的关系?
皇上也有兄弟不是。
最后一个赵武灵王,当国君的时候颇有建树,就是在立储君的时候,因为两个儿子各有生母,长子生母先嫁给他,就死在前头。赵武灵王又有第二个妻子,废长立幼,把幼子立为国君。
后来后悔,挑唆长子攻打幼子,长子兵败,让幼子围在王宫里,没有杀他,是饿死的。
这算是挑唆当今和太上皇的关系?还是影射防备太子?
柳至差点儿笑出来,如果是君臣奏对,鲁豫驸马说这样的兄弟不和,父子不和的话,是能暗指福王。但太上皇知道会多心,太子也会多心。
更别提他和自己是私下交谈,抬出皇上来不奇怪。但这些话要是自己不稳当传出去,太上皇会多心,太子也会多心。
可能鲁驸马是想比喻深刻,才举出这几个例子吧。
柳至忍住笑,一脸的不敢怠慢“说的有道理,但是有关系吗?”
“所以!皇上命我私下办差,”鲁豫说得气势汹汹。
“打住!”柳至喝断,正色道“这个不用到处宣扬吧。”
鲁豫怯上一下,又怒道“我这不是和你在说。”
柳至面无表情“多谢大人信任,但皇上的私命,我没有听的资格。”他斜眼往外面瞄瞄,刑部里不是吏部,去钻营的官员们多。但犯刑名的官员没断过,往这里来的人也不少。还有杂役们,鲁大人是想让他们也听上一听,才用这么大的嗓门?
鲁豫愕然停住,有片刻的寂静后,话没有说完他不甘心,冲口而出“林公孙是随我办差的人!”
柳至沉着冷静“知道了。”
“他不在我手里。”
柳至镇定“在我手里,我就还你。”你不就是这个意思。柳至在今天对鲁驸马狠狠认识一回,你不懂的地方太多。
太子殿下把差事交给我,不见得人算在我手里,还是由殿下当家,我就没法子给你,我不是主审的人,只能是个当差跑腿的,我当不了家。
在这里也就敢大声答应鲁豫,反正他是个糊涂。
“那你看公文。”鲁豫得到答案,还真的抽身就走。
等他走出去,柳至轻呼一口气,叫来自己的小子,低低的告诉他“去,寻个可靠的人儿,打听一下鲁驸马以前的事情。”
小子答应着出去,柳至重新抽出抽屉里的公文看。冷捕头写得清晰明白,这一看,柳至眼神儿闪动,即刻唤来在刑部当差的捕快们“叫一队人跟我出去。”
他和冷捕头是两种办案方式。
冷捕头留下那一家人,想看看谁和她们来往。柳至哪里等得及,当过定边郡王小老婆的人带着一个孩子,那不是定边郡王的孩子吗?
如果定边郡王没有别的私生子,这是他唯一的后代。
……
一队人快步出去,鲁豫在窗内看到,手指紧捏一张纸条,面容扭曲。这张纸条是他在柳至房里,以封口信的方式送到他桌上。
上写鲁侍郎亲启,笔迹陌生。
里面的信件,笔迹熟悉的鲁豫狂跳。林公孙?他出来了,他现在哪里?
“妇人有缝补,女中堪称王。当怜囹圄人,归乞讨衣裳。”后面是一个地址,然后写着“乞取之。”
这信没有上下款,外面写的封皮又是另一个人,如果让人发现,也不会怀疑什么。但鲁豫急迫上来。
这是藏头诗!
从每一行里取头一个字,是妇女当归!
鲁豫又急红了眼,这信里面有囹圄二字,林公孙他在狱里,他不在太子府上!那缝补衣裳的女子,他不想让别人知道,是让她们暂避的意思。
乞取之,是求自己把她们带走。
他是个多心的人,就想到柳至刚刚带着一队人出去。骤然间,叫上一声“不好!”把外面经过的的杂役惊动的往里看上一看,挨上鲁豫一记怒眸,杂役吓得走开。
红木圆几上摆着鲁豫的马鞭,鲁豫握在手里就往外面去,脑子里沸腾似的转,一个一个的心思滚烫的跳出来,离开锅不远。
这是自己的私差,不能带刑部的人。
得抢在柳至前面,把人带走。不然,功劳就成他的!林公孙既然能送信给自己,离出来不远。也说明牢狱里出奸细。自己除了查定边余孽,还能再查一回内奸。
他美美的想着,步子加快出刑部,只带自己的家人小子,往信上地址赶去。
……
站在附近的高楼上,柳至把要去的小院看在眼中。院中的小天井,蹒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