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新王朝(7 / 7)

侯门纪事 淼仔 13975 字 2016-09-18

就传位,开国库大肆赏赐,小官吏们都忙得两眼昏花,闲置京官们全都用上,从服饰到仪仗,诸般制定幸早有定例,不然临时起意,可以忙上半年过不来。

新帝匆匆就位,和太平皇帝相比,算是不从容。即位当天,大发恩旨,赦免罪犯。大发严旨,把真福王以他行走在外的假名为真名,蓄意谋反,假冒皇家,碎割在菜市口。这一个主犯,是太子和皇帝心头之痛,他们不能原谅。

皇太孙殿下,当殿领旨入住东宫,成为太子殿下。同时太子党们官职俱升,一一颁过,独没有袁训。

就在众人疑惑之时,新皇帝沉声,当殿口宣旨意。旨意不短,皇帝说得毫无迟疑,百官们全是精明人,起先几句,也能听出这旨意早在新帝心中。

这道旨意初听时,是说已被尊为太后的中宫。

“…。太后幼年贫苦,国舅袁长德寿年不永,家中医药难支,太后仁德,为领养离家,得银以继国舅永年…。”

直接把太后让被卖的身世抹去,变成袁家和太后养父母家是远亲,养父母家无儿女,慧眼相中太后品德,赠银后,接太后以为女儿。后面进宫的事就好说的多,粉饰一堆的贤淑贤惠德被六宫,六宫共称贤德,太后还有另外一个贤德,一直照顾生身父母家。

“国舅之子袁训……”

百官们听到前面还以为是说太后身世,新帝登基,夸夸太上皇太后的品德也应当。在这里,有低低喧哗声起来,随后就平息,也是人人心中不再平静。

昭勇将军袁训的种种从各人心头闪过,他深受太子器重,太子为他指名师请名家,没几年就为公主师,话说翰林院里老翰林们都挤不下,偏就轮到他?也是让人眼红好些年的事情。

又他当殿亲点探花,这其中也有很多皇帝喜欢他的成分在。入军中官职骤升,长女小小年纪就许亲太子嫡子,本以为是好圣眷,这就水落石出,原来如此,原来他是太后的亲侄子。

袁加寿说什么吉瑞,原来是太后的嫡亲侄孙女。

袁国舅当殿追封永国公,国舅已逝,由袁训袭爵。

有袭爵就往下落一层爵位的讲究,也是朝代是一直就这样的袭。太子安慰太后,是想让袁训袭国公。

袁训走出辞谢却不敢要,在新帝说到太后时,袁训站班儿地方里暗自落泪,后面说到父亲,更是垂泪不止。

姑母吃足苦头是人上人,可怜父亲不能亲眼看到。姑母费尽心思接来自己,姑侄一直不敢明着相称。

这一回大见天光,不由人不掉泪。

他泣着跪下,说出一番话:“皇上恩典,臣不敢受。我幼年丧父,不曾见过父亲一面。有舅父辅国公抚养长大,不敢与舅父并肩。”

辞了又辞,新帝改封他为忠毅侯。袁夫人下嫁袁父,才有太后一场辛苦没有白费,能看到娘家有后,新帝是太子时就佩服于心,又是国舅之妻,封袁夫人为淳仁国夫人。宝珠救驾有功,太上皇加意提到,封宝珠为纯慧国夫人。

袁训代宝珠辞去国夫人,改为一切享用与国夫人同例。

立长子袁怀瑜为侯世子,袁怀璞身上爵位又加一等。这不是袁训的意思,袁训请封儿子为世子,他打算安定下来慢慢写奏折,是太后等不及,她要赶紧看着长侄孙名头儿安定,新帝在这里一并封赏,袁训代为谢恩。

余下孩子们各有赏赐,袁加寿最重。又重赏国舅之女陈留郡王妃母子,陈留郡王也有重赏。

太子府上和陈留郡王的亲事原有些议论,这时也就下去。

这是新帝一片为太后的纯孝之心,以前不能理解的官员这也就能理解。

把福王府第,赏赐给袁训做府第。福王府占地大过好几个侯府,象征性的收回两边各一个侧院,余下的庭院海子园林都还在,引得百官们啧啧羡慕。

由侯爵而越过公爵、郡王,而入住亲王旧居的人,本朝这是头一个。

辅国公有子通敌,但没有揭露在明处。辅国公有女,在当时算下嫁给国舅,前国公修造出抗敌小镇,太子殿下也给国公赏赐许多,允他第八子龙怀城袭爵,赏八奶奶田氏诰封。

重赏梁山王父子等有功之臣,命萧观京中歇息数日作速返回,命萧观接帅位,命梁山王返京安养。

命押解靖和郡王和项城郡王进京,这两个一个是葛通一直弹劾不放,一个是阵前哗变成为笑话,新帝牙痒痒的不能放过他们。准备和东安郡王案放在一起审理。

诛定边郡王三族,诛福王三族,就要把自己也诛进去,改为福王府旧人尽皆处死。新人放过。定边郡王阖府捉拿进京,再准备处决,应该不死也发配。

当下赏的赏罚的罚,杀的也杀,新帝王朝自此成立。

------题外话------

昨天是加班时间不足,谢谢关心。

预计五月中旬交出版稿,交过就可以加更。这个欠债能还上。

多谢支持!

五一快乐亲爱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