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了一礼,面红耳躁:“我不会和人吵架,更不会和人动手。请你,回京去吧。”
夫妻久了,都有摩擦或是怨言出来。余伯南的怨言这就全出来,收了收怒气,对杜氏正色道:“我知道你相不中我,你相不中,那时候你别嫁就是!偏偏你又嫁过来,你应该嫁鸡随鸡!上一任你不随我去,全是母亲给的人侍候。这一任,你也来错了。”
对手足手措,才从地上滚爬起来的丫头婆子皱眉:“跟你来的,全是你的人!你也就这四个人陪嫁,一起都走吧。回京去!你是回你娘家也好,回我家伴我母亲也好,都随便你!”
厉喝一声:“我不要你跟着!”
杜氏痛哭得更凶,又见到袁家的下人们都出来观看,自知道这个人丢大了。就在此时,一群花枝招展的丫头簇拥着宝珠出来,宝珠肚腹已能看出,面上带着待客的微笑,在二门上站住。
往这里看,宝珠颦了颦眉。
“怎么,夫妻吵架,要在我家里闹?”杜氏见到的宝珠没有几回,也都是好性子。但宝珠一看就知道这位杜夫人发无明醋。她要是醋的有理由,上门也能占住三分理。但她是一份儿也没有,全凭着瞎猜过来的,宝珠也动了怒气。
不理会杜氏,和她好了就说话,不好说不着。也不看余伯南,余伯南已经局促得不敢抬头,而且宝珠不理杜氏要唤余伯南,更要掀起杜氏的无明怨火。
这不是赵大人在。宝珠从容地道:“我家丈夫不在,但幸好有赵大人您在,我丈夫说与赵大人情同手足,凡事可以相托。今天这事情,请您帮忙劝解他们回自己家中去闹,不要吵闹我家!”
微欠欠身子,扶着卫氏就要往回走。
余伯南又伤心又悔恨,又痛恨杜氏跑来撒泼,看一眼宝珠侧转的身子,眸中涌出泪来。杜氏见到更要大怒:“你们都来看看这个人……”
“余大人!”赵大人一声断喝,把杜氏的话打断。黑如锅底的赵大人厉声道:“兄弟我早对你说的话不虚吧?我说上门来拜奶奶,必然是你我同行!不然,就有那没有见识的人要闯来胡扯八道!奶奶说的没有错,袁将军与我情同手足,在京里时就是极好的兄弟。奶奶到大同,是早就托给我。今天奶奶又托给我。兄弟我直言以告大人你,这官你要是做不得,请尽早离去!”
这一席话把杜氏听愣住。
余伯南更是泪水潸潸而下。只一抹,全擦干。咬牙抬眸:“赵大人!论官职,兄弟我在你之上!论资历论亲厚论前程,兄弟我知道全在你之下!”
赵大人淡淡。
你这个官儿是太子殿下所调,说你在上一任上政绩不错,守边城职责大,就调了你来。但谁想到你是个麻烦人。
是什么青梅竹马不说,又有一个这样的夫人?
赵大人板着脸:“余大人客气!在我之上也好,在我之下也好,都要安稳办差!不能安稳,您不舍得上折子!我代你上!”
“宝珠!”
余伯南在他说完,却叫的是宝珠。宝珠倒没有犹豫,她内心没鬼,停下步子转身,清灵灵的眸子看得余伯南又险些抬不起头。但强撑着,对上宝珠的目光,看得杜氏又痛苦不已。
“小城一别,咱们京中相见。京中一别,咱们边城相见!从没通过音信,屡次随赵大人来拜,也没功夫说我的近况!你也听说我去的地方远,不错,远的有人倒在半路上。我去了,因为十年寒窗大不容易!我不能负皇恩,也不能后于人!”
余伯南咬牙,你宝珠不知道在你丈夫连升三级的邸报到眼前时,我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我盼着你宝珠选错了人,可又不愿你选错人。
你选对,你过得好,我也心安。
但想是这样想,当偷珠子的真的官运亨通时,余伯南痛下苦心,凡是不能后于袁训的,全都不能后于袁训。
宝珠听得懂他不能后天“人”,微微一笑:“你有志气很好啊,但不后于这个不后于那个,总有前后,却不能避免。”
她的笑容代表她不生自己的气,而她不生气,总是能鼓励余伯南,让他心头儿好过一些。余伯南尴尬去了三成,也有了笑容。
“嗯哼!大人请检点!”赵大人对他的一举一动都看得紧紧。
余伯南换成正容正色,但不改变自己面对宝珠的方向:“上一任有苦有累,和这里相比差得远。我过来了。到了这里,原以为人生地不熟。”
对着妻子鄙夷的瞄瞄,瞄得杜氏心头一寒。
“虽有家眷跟着,你也看到,就是一个笑话!说起来,这怪我母亲,亲事是我母亲挑的。说起来,以前的事情也怪我母亲。但她是我母亲,我不能说她。只告诉你,别说这里有熟人,就是一个人也不认得,我余伯南也不能闹出就此离任的笑话!妻子可以换,官声丢不起!”
余伯南从没有后悔过自己来山西,来到以后,就更不后悔。如果他不在,宝珠有了,谁帮宝珠呢?
如果他不在,宝珠和赵大人也能想出主意。但是他在,确定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