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夫妻同进京(5 / 7)

侯门纪事 淼仔 12645 字 2016-09-18

“病了多养着,没事不要出来。”太子显然并不想见太子妃。

她的丈夫是个很听母亲话的人,太子妃对这一条早有领教。太子妃心想如果不是为儿子的亲事,这是终身大事不是吗?不然谁会来犯你的逆鳞?

太子半侧面颊伏案写着什么,他嘴唇紧抿,看不出他的喜乐。见太子妃进来,太子只抬下眼皮,神色淡漠,让太子妃又一阵一阵的伤心。

……

见红檐栏杆就在面前,还是丫头们提醒她:“太子殿下的外书房到了。”太子妃怔上一怔,这才收拢分散的思绪,幽叹一声:“知道了。”

骂过她们,太子妃自己更生气。想到左边是狼右边是虎,侥幸有个儿子,还有一门没出息的亲事。欲哭无泪的她,眸子里干干的,空洞的任由丫头们引着,都快忘记自己强撑着出门是为什么。

梁侧妃问候太子妃反而挨数落,同来的孙侧妃就不敢问候,只垂手请安,太子妃也没放过她,冷笑道:“我好着呢,不用见天儿的来看,像是我不能好。”

梁侧妃也不例外,她隔上几天,就想把儿子送去中宫面前呆着,最好和英敏小殿下一样,住那里不回来才好。但中宫不答应,当天只能再接回。

太子妃不愿意,愿意的人可是一大堆。有儿子的侧妃们早就一天一回的往中宫面前去买好,自然也少不了隐晦的说几句太子妃的不情愿,再表白一下,她们是情愿的。

平时她吃饭,不是和中宫、瑞庆殿下一起用,就是和皇上中宫、瑞庆殿下一起用。中宫说这孩子是我相中的,我养着她,从我份例里拨钱。这样倒好,袁家小姑娘名正言顺的不用御膳房的饭菜,全是中宫的私膳房里自己做,什么人想动手脚,都是休想。

梁侧妃早打听过,袁家的小姑娘,就睡在中宫的偏殿里。平时和她玩耍的,不是公主,就是年纪相当的小殿下。

梁侧妃是才进府的梁美人姐姐,梁美人进府,是梁家认为梁侧妃有了孩子不再水嫩,怕她失宠。

定门好亲事,你倒装起来了!

梁侧妃垂手,不敢再说话的模样。梁侧妃心中也是恨的,她暗骂着,你倒是能一睡不起,真是心疼我们。装什么相!

这是梁侧妃以前就有的习性,但在太子妃病弱的时候再想到这些,太子妃目光闪动恨意,沙哑着嗓子道:“你倒巴着我睡着不起来?”

冬天别人不敢吃冰果子,独她敢吃。

夏天别人不敢用冰,独她敢用。

“殿下您能起来了?”梁侧妃笑语嫣然地过来问候:“冬天时气不好,还该多睡会儿才是。”梁侧妃肌肤丰润,素来是身体最好的那个。

而太子妃殿下,就似让雪压住的赢弱小草。丫头们微变面容,心中都忿忿不平起来。

说曹操曹操到,梁侧妃和孙侧妃携手走来,都是年青美人儿,披着大红的雪衣,似雪地里精神抖擞的红梅树。

她一直犯病到腊月里,太子殿下让她养病,不往她的房里来,就是家务事,也归得宠的侧妃孙氏梁氏在管。

但娘娘就是嫌弃袁家,嫌弃到她最近还病上一场,真的心口疼犯了,听到袁字她就生气,是以无人再劝。

按理说亲事是由中宫娘娘定下,皇上当时在场,并没有反对。在外人看来,这亲事是由皇上夫妻所定。

丫头们心疼她,又不知道该怎么劝她。

此时,她扶着丫头,面颊带着病弱后的苍白,似北风一吹就能带走般,往外面走去。

这是因为自从加寿秋天进京,把亲事定下,太子妃殿下就没有一天是好过的。

这位殿下是伤心的,才会对丁点儿喜气也放在心上。

太子妃从房中走出来,见廊下的大红灯笼全换上新的,点点头:“这样,也有一点儿喜气不是。”

古代过年,相当有年滋味儿。腊月里宫中开始清扫,外面年货摊子增多。大人们忙着送年礼,孩子们忙着买炮年画要东西。

……

不说军中为袁训担心的担心,为他挨骂的要挨骂。袁训星夜兼程,为了女儿不惧风雪寒冷,往京中奔驰。

如果梁山王知道袁训是为辞亲事进京,而他的儿子明明知道还敢开公文,几顿骂应该还是客气的。

小王爷好几天,都让梁山王骂得狗血喷头。他挨骂不冤枉,他不敢告诉他的父亲,袁训是为辞亲事进京。梁山王见他找不出理由,不骂他就是怪事。

直到晚上他们方回,疲倦来回:“没见到。”辅国公早得陈留郡王慢慢劝说,外甥是袁家唯一骨血,更担待他的,应该是中宫娘娘和太子殿下。他气消下来,对儿子们说辛苦,让他们去休息。

儿子们退出来,面面相觑,不管冰天雪地冷风割面,各自上马也去搜寻。

“滚!还磨蹭!”

当儿子们的到底糊涂,三将军叉手询问:“父亲,是为着什么?”

辅国公面色稍霁:“懂事不少。”

二将军陪笑:“老六老八说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听到小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