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地笑道:“也是,就算有再好的兄长,再好的娘家,那想不开过得不好的人不也一大把。”
两个人同时想到老太太出京这事,换另一个人,能办成哭天抹泪。
四姑爷百头牛劝不动的去从军,为宝珠着想,把宝珠打发走,老太太这就住到袁家。说好听点儿呢,是和亲家太太互相照应,按有的人刻薄说话,这是个老累赘,养老的孙女儿离开,把她甩给亲家。
宝珠有了,亲家太太去照看,这是她当婆婆的一片情意。别家的媳妇有了当婆婆的不理不论,当媳妇的也没有办法。
亲家太太走了,老太太膝下无儿花女花,媳妇也不在身边,应该是去依附兄长。虽然都知道她的兄长厚待于她,可老太太真的去住侯府的话,光听别人嘴里说出“依附”二字,就让人心酸。
老了老了无人奉养,依附……娘家,总有别扭之感吧。
依附,不是累赘也就成了累赘。
她可以自己住,但让别人看着,总是冷清。
她也可以在京里等宝珠婆媳和孩子回来,可等的那几年,也还是冷清。
老太太不是等的人,年纪有了,决心一下,卷铺盖去照看孙女儿生孩子去了,这倒满京里落下一个“老当益壮”的名声。
这事情办的,不但没有累赘模样,反而当家老祖母气势又出来,反过来为孙女儿撑腰子打气去了。
老祖母依然强悍,而且更得亲家太太敬重,还表现出与袁家总不分离,换成不是这么好的亲家太太,也是受感动的人大于不受感动的人。
同样的一样事情,可以办到人人喝彩,也可以办到人人轻视。安老太太扬眉昂首,还是站在人人喝彩上,老了老了,还把媳妇又收伏一把。
烛火无声,只有面案上有动静。张氏一面做着,一面想着这人的精气神儿真要紧,差一点儿老太太就成让子孙丢弃,背后要去哭的人。而现在呢,她却左边是兄长陪伴,右边是亲家太太陪伴,又有船上的将军们奉承,天天看水色,说笑话,乐个没完。
邵氏也想着,自己一生落得懦弱名声。在婆婆手下以前是熬着过的,在家人面前是不敢乱管的,就是自己的兄长,虽说他打自己嫁妆的主意,可自己也的确没半分照应到他才是。可怜兄长他儿女多,进项也不多……
两位奶奶同时叹气,这老太太,是不一般。
船舱里传出安老太太的争执声:“那书上写的雁门关,险,但也没说我上不去。”南安老侯爷笑话她:“我是自己上过的,我说的,二妹你上不去,你只能等我上去再游玩一回,你在下面等我。”
“我上给你看看,”老太太赌气。
袁夫人掩面轻笑。她也承认,和老太太住着,虽然打扰她的宁静,但笑声也多。就像这上了船,兄妹两个天天争执不休。从论山西的诗词到论山西的书籍,有时候袁夫人也掺和进去,不是津津有味,就是论对说错,袁夫人面颊总是微红,常笑出几分好气色。
老太太争得气上来,扭脸儿不理南安侯。她看的地方有个高几,上面红布搭着两盘子东西。老太太这就笑得眼睛眯着,让兄长和亲家太太再看几眼:“我们给宝珠带去诰封,宝珠见到我们不知多喜欢。”
南安老侯爷就要同妹妹做对,笑道:“你不带这个去,宝珠见到,难道不喜欢你,只喜欢我和亲家太太去看她不成。”
老太太装听不见,一个人喜欢:“这诰命来得也巧,出京没几天追到我们船上,我们带去,宝珠才喜欢。”
“二妹,不是你带去的,宝珠也喜欢,诰命谁不喜欢?”南安侯又跟上来。
安老太太摆手对他:“你别说话,哥哥,留着点儿力气,好多用晚饭。”袁夫人又忍俊不禁。
水声在船下波动,船虽不动,水却照就流淌。
远处船只上,都有人羡慕的盯着这边。他们占据的位置,是码头上最好的。
……
陈留郡王还没有睡,他巡营才回来,外面有人通报袁将军到,小弟就一头撞进来,看神色眼眸子发亮,陈留郡王就更无精打采:“有好事儿啊?”
说得有气无力。
小弟你升三级,你有开心的理由。可你姐丈我呢,对着满营兵的憋闷,就跟着憋屈去了。
袁训站定,手负在背后。神神秘秘地道:“姐丈,内奸你喜欢吗?”
“不喜欢,”陈留郡王塌着眼皮子。
“帮你抓内奸你喜欢吗?”袁训冲他挑眉头,玩笑道:“你若是爱留着,那就当我没说。”
陈留郡王慢吞吞:“可你已经说了啊。”
小舅子继续逗他:“那你当我没来过?”
“可你已经杵这了,我又不花眼。”陈留郡王还是一脸的懒得动,但对袁训勾勾手指:“拿来吧。”
袁训骇笑,学着姐丈也勾勾自己手指:“这手势也会对着我?”他陪笑:“姐丈你也真的恼我不成?我是你弟弟啊。”
“这弟弟变成袁大人,早就不讨人喜欢。袁大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