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担起自己的责任(5 / 7)

侯门纪事 淼仔 12654 字 2016-09-18

理当承担。

宝珠的意思他们都听得懂,承担起来吧,在此时兄弟一心,齐心全力,不计前嫌,不再有恶,这是你们修正自己的大好机会啊。

她的话,把她的意思表白得如白纸上黑字,并无藏掖。

这话说得打算同宝珠论情意的龙怀城哑了嗓子。

打算和宝珠说圣贤道理的龙四龙五羞愧低头。

打算……龙怀文是什么打算不知道,但他也眸子安静下来,天生就有的戾气也少了三分。

“我闲的时候,也代府上算过,说现在就穷得出不起这笔军粮,倒还不会。”

龙怀城面上火辣辣的烫,不是出不起,是借这机会打姑母的主意才是。

“所以见谅,我不能出借这笔银子。如果是舅父回来,舅父让我送去,我自然不说什么。我虽年青,这点儿担当还有。表兄们年长于我,但都是强壮年纪,多一个历练,并不是坏事。多一项承担,也只会更沉稳。我们每个人自己个儿的承担,可不能丢给别人啊。”宝珠温温柔柔,又一次细细地把这个道理浅显的解释出来。

说得龙氏兄弟人人低头,就是龙怀文。他是做好又要挨宝珠骂,看宝珠冷脸准备的,却没想到遇上这么一篇的话。似有重山压在他颈后,让龙怀文抬不起头来。

龙氏兄弟是怎么走出去的,自己都不知道,但他们出门上马后,在茫茫雪中回首那关上的两扇木门,门不大,也原色的带着半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却在兄弟们心中油然的生出敬畏。

这里面住的人,总不时的有点儿惊喜带给人,让人要对她刮目相看。

能说出这几句话,又说得恰好在分寸上,并不简单。而说话的人,不过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妇,水嫩得似雪入茶吊眨眼融化,而想的事情,却如老石山松,伫立长青。

……

辅国公府上的厅上,姨娘们姑娘们都没有走,大家述着话儿等候公子们。

讨论得相当热烈。

“她会说她不当家?”姜姨娘在和宫姨娘假设场景,一个人问,而另一个人回答。宫姨娘很沉着,看得出来她挺投入,把姜姨娘想像成宝珠,而把自己当成公子们。

宫姨娘徐徐而道:“能当多少家,就当多少家吧?”

姜姨娘再道:“她要是说往京里去信,问过婆婆再回话呢?”宫姨娘沉思,要是这么回答,可就是刁钻的推托,也算是特意刁难。

从京里到边城,往来几十天,家里哪里等得及?

姜姨娘屏气凝神,等着宫姨娘回话。和宫姨娘也相处几十年,姜姨娘知道她算是姨娘中最有势力,而又最聪明的一个人。

姜姨娘并没有认为宫姨娘会聪明的回话意思,她在想的是,在她上面有侍候日子久的凌姨娘,有机灵聪慧的宫姨娘,有温婉的沙姨娘,还有和气亲切的鲍姨娘,还有洪姨娘……为什么还要有她呢?

每一位姨娘入府,都代表从此多出一位新人,也意味着又多出一个旧人。每一位公子出生后,关于姨娘扶正就又揭起一波流言。

但最后,姨娘还是姨娘,那不得夫家欢心的国公夫人,她还是国公夫人。

在等待宫姨娘回话的同时,姜姨娘悄悄对国公夫人一瞥。见她垂首低坐,既不参加厅上的讨论,也不刻意显示自己的存在。她侧着的面容上带着憔悴忧心,却让她发出几分与平时不同的光泽。

她还带着曾经的美貌。

她曾经必然是美貌过人的。

姜姨娘在心中叹气,姨娘们都没有扶正,代表一件事。国公从没有想过,把姨娘扶正才是。

这个答案在龙八公子出生后,就在姜姨娘心中隐隐出现。随着岁月悠悠,又一天中带着犹豫,一天中像是证实。

姜姨娘也就侧垂面庞沉思进去,就在她沉浸在回忆中时,宫姨娘眸子放光,一字一句地道:“真心想帮忙,不必找理由。不是真心的想帮忙,那就给出理由来。看她能说出来什么,国公和姑奶奶可是感情很深。”

“妙,”姜姨娘含笑:“像这样看来,袁家那位没有不答应我们的道理。”鲍姨娘忧心忡忡,叹气道:“是啊,千万别不答应才好。”

姨娘们底气十足的时候,公子们从外面进来。

雪地里远远出现他们的身影,衬上背景的梅花绿木白雪,像带着生机盎然,活泼了厅上每一个人的心。

国公夫人也抬起眼眸,从她的心事上走出。在国公夫人心里,她真的不认为宝珠会借。因为那件旧事,与她有关。

她对宝珠患得患失的相处,让宝珠说对了,国公夫人带出来的,全是心虚。

在龙怀城和哥哥们出去以后,国公夫人的心,空虚得似坠落深渊处,她怕宝珠说借,又怕宝珠说不借。她怕担足袁家的人情,又怕袁家还记前仇,不肯救她的丈夫。她甚至不能面对厅上的谈话,她就只能把脸儿垂下来,装着在出神。

现在公子们回来了,他们的步子不紧不慢,像是从容而有底气。离得远看不到他们面容的时候,他们的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