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谁敢伤舅爷?(5 / 7)

侯门纪事 淼仔 12370 字 2016-09-18

随即,他就让面有喜色的人围住。

“小爷,你成亲了?哈哈,这才算大人。”

“谁家的姑娘?”

“长得好吧?”

袁训得瑟:“成亲了的,自然长得好,不好我能要她,品性?贤惠的很,手巧着呢,”再揪住自己绣花衣裳招摇:“新衣裳,我老婆给做的新衣裳,”

旁边有几个人见不再打,端起碗才喝一口汤,让他这得意劲儿硬是膈应到,一口汤喷到地上。袁训不理会,人太多了也没听到,自己瞅瞅衣裳,虽然星月不明,火把光也有限,但仍能看出衣裳落了灰不再光彩,袁训就丢下衣裳:“我走的时候是新的,现在可不新了。”

夏直拿大手不住拍打他肩膀,袁训要是个木桩子,就他这手劲儿,早把袁训砸到地里面去。夏直一边拍,还一边开心:“睡过媳妇?大了,你果然大了!”

当兵的说话就是粗,好在袁训打小儿生长在这里,他知道没有不好的意思。当下夏直要带袁训去见陈留郡王,袁训想了想,叫上沈谓几个人,又想到蒋德和关安虽然还不能算知人知心,但也把他们都叫上,一行人在别人的羡慕中,嘻嘻哈哈出了门。

……。

宝珠站在水边儿上,对着夹杂泥沙黄土草根子的河流凝视。远处青山隐隐,看不出暴雨后的痕迹。但离山十里的干涸河道里,按当地人说法是几年难遇的有溪水。

岸两边站满的人背着包裹挟着铺盖,指手划脚抱怨天地淌眼抹泪儿叫着撞天屈,各式各样的嗓音都出来。

在这嗓音里宝珠充满感激,她怜悯着这些让山洪挡住去路的人们,也同时想到自己没有和郡王妃同行,而是半年后一年后去看袁训的话,那被山洪挡住秋水泛江挡住风雪挡住的满面焦急的人中,将会有宝珠一个。

宝珠啊宝珠,你总是一个会感激并且愿意感激别人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幸福和如意。

宝珠再看身边的顺伯,总是微笑对他。她们是昨天就挡在这里,好在雨不再下。在袁训用了二十几天到达大同府,宝珠一行只走不到五分之一的路程。宝珠心里急,就出来看水势。郡王妃让她不要看,说这路能走自然有人回话,水边儿人多,看挤到你,让人把你看了去就更不好。

顺伯却道:“想是奶奶急,我也急,我陪奶奶走一趟。”顺伯就赶上车,把宝珠红花送过来。郡王妃不放心,还是打发四个男人跟着过来。

这个老人能知道宝珠的心思,说明他也想早到边城,让奶奶和小爷再见上一面。

宝珠感激的问他:“顺伯,小爷也从这里经过吗?”顺伯道:“这是自然的,这是必走的路。如果还有别的路,别说奶奶是急的,郡王妃一样焦急,我们早就换条道儿走。”他对着混沌只有十数丈的水端详:“这河沟是挖出来防山洪的,奶奶你看,那南边儿地里都在抢收庄稼,但这水就是漫出堤岸也不耽误他们。这沟挖得深,要是不深,我们这么些子人把车一抬,湿几身衣裳也就能过去。”

红花素然起敬,望向河水念念有词。宝珠听她嘀嘀咕咕,打心里不解,尖着耳朵听一听,红花喃喃:“过路的水神你听着,我家小爷从这里走的时候,你可挡道儿没有?你要是不挡道,到了地方我给你烧高香,你要是挡了道,到了地方我下了车就往河里扔脏东西,走一道儿扔一道儿,你可听到没有?”

宝珠听她念得虔诚,忍住笑不理会她。又看了一会儿,听旁边的人都说只要不再下雨,停上三到五天这路就能走了,宝珠仿佛得了定心丸,心想就得自己来看看才能知道,见红花也念叨结束,叫上顺伯主仆回去。

车在堤岸下面,离堤岸五六里路的地方,青草棵子里还有石榴花的地方,是上百户人家的小镇,宝珠等人就住小镇上。

车到镇口儿,见寂静几无人烟。有几个走过去的人,也是满面忧急的赶路人,嘴里还道:“这水今天还不退吗?再不退这里可住不起了。”宝珠在车里嗟叹,猛地听到一通大笑声。这笑声里无忧又无虑,少年朗朗,可追日月。

十几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嘻哈着走过来,他们满面春风,浑然不知愁滋味儿。见顺伯赶着车过去,一个个地收敛起笑容,庄重的在马上欠欠身子,候着宝珠的马车过去。

宝珠心中又感激上来,这又是太子殿下的安排。

离京的头一天晚上,孔老实来送大车。问明白共有六辆大车,孔老实说还带得太少,说奶奶这是去安家,并不是去去就回来。又再传太子殿的话:“车你得有人赶,想来郡王妃不缺这几个人手,但她大老远的进京,带的人手一定是盘算过各有用处,你带的人手本就不足,她分出人手来赶车,随行护卫的人就要减少。我有几个投军的人,从没有走过这道儿,正好你带上他们,让他们路上轮流赶车吧。”

直到今天宝珠想起来,还在想如果没有殿下帮忙的话,就不能有现在这样的如意。宝珠怎么能不感激呢?

车在客栈停下时,宝珠更是温暖。

这镇太小,这客栈是镇上唯一的,早几天里,就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