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让她吸引,眸子就不再离开,而是任由袁训带路,自己呆呆注视着这玉一般的美人儿,走入房中。
因她正盯着,就清楚地看到在她和袁训走入房中的那一刹那,这玉雕像活了起来。她眸子微闪一下,泪珠儿就滚滚而出。
像厚重的冰层迸出一个口子,无数夹缠白雾的水珠子蹦出;又像冰山之上化雪为洪,奔腾而出。
宝珠莫明的感动了,她从不知道一个人的泪水还能有“奔腾”、“汹涌”之感,不知道一个人的感情,还能化为万千泪珠,再炽烈的表达得这么细致和清晰。
她在感动。
她在伤心。
她在难过。
她在喜悦。
她的泪水中感情不一,又融得没有隔膜。就这么扬扬洒洒的暴露在宝珠的面前。似冬天里的头一场雪,呼啸而来,并不客气;又像夏夜里的暴雨,倾盆而至,不用招呼。
宝珠定定的看着她,你为什么伤心?你为什么难过?又为什么喜悦?耳边,袁训唤她:“宝珠,见过姑母。”
两个人还是喜服,袁训发上的金花重新戴得端正。宝珠理好凤冠,同袁训一起,恭敬地拜下去,行了三拜的大礼。
“呜……”用帕子压抑住的哭声轻轻地出来,再就是太子的轻劝:“这不是见着了,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不要再伤心了。”
袁母又轻劝:“你操心一场,这他成亲了,你应该开心才是。”
哭声压下去,有片刻是低低的泣声。再就一个飞珠断玉般的动听嗓音道:“我高兴呢,我就是想见见,就是想今天见见,”
“啊,是,”太子和袁母都含笑。
而袁训也是含笑的,只有宝珠很懵懂。
但她有一条好处,以前说过,就是她不懂的事情,她本着信任夫君,是可以不问的。
此时也不是问的时候。
但是可以猜不是吗?
宝珠觉得自己隐约的猜到,这是淑妃娘娘。以宝珠来猜,也只能猜是淑妃娘娘。
小夫妻还跪着没有起来,但都扬起面庞把喜气任由姑母观看。
“姑母”不再哭出声,却泪水不停,断线珠子似的在面颊上滑过,像白玉盘上滚珍珠,很是动人。
只一会儿。
也就一会儿,极短的功夫。太子和袁母又笑道:“该回去了,”太子道:“以后相见有日,很快就能进去请安。”
当姑母的就想起来,对袁训哽咽道:“你好生地考,”袁训笑道:“是,”再说句话哄她开心:“备好金花等我折桂。”
姑母就带泪而笑,袁母在劝:“就在你身边住着,这就便宜得多呢。”当姑母的微叹口气,又带泪而笑起来,顾盼着宝珠道:“我的儿,你要孝敬婆婆,疼爱丈夫才好。”宝珠本该涨红脸回答,但听她嗓音中饱含无数感情,虽不懂,却又一次让她打动,就认真的回答:“是呢。”
当姑母的就喜极面泣:“看看这孩子,她多懂事儿啊,”太子就笑,又一次催促:“回去吧,”他嗓音柔和缓慢,浑然如对亲人。
可宝珠就是听到,也还是只敢猜,这位只怕是淑妃娘娘。
“走,我这就走。”美人儿起来,把一个匣子给宝珠:“三朝回门,戴这个吧,这是我的心意。”宝珠接过叩头,再直起身子,就见到房中再没有一个人,扭身往房外看,才见到太子婆婆和丈夫护着“姑母”,前后围得几看不到那中间有人,而另一方的黑暗中,又走出好几个人来接住,看这气势,天上星月都似黯然无光,全让比了下去。
如果没有宝珠手上的匣子,宝珠还以为这是个梦,自己只是无意中跑来,无意中到了这里。
“奶奶请跟我来,”一个灰衣的婆子在门外走出,宝珠微愕,那婆子自我介绍:“我是侍候夫人的,奶奶只管叫我忠婆就是。”
宝珠松口气,原来这就是忠婆。这就跟着忠婆往新房去,路上并没有话回到新房,却见红花焦急地跑出来:“姑娘啊,奶奶你去了哪里?让我好找。”
新婚当天洞房不见新娘,吃完饭回来的红花急得快要哭:“卫妈妈让我不要声张,她去找你呢。”
宝珠就笑:“我还能去哪里?”低头对自己大红嫁衣笑,这身打扮能走出前院就算不错的。回头见忠婆已不见,而红花来接怀里的匣子。宝珠就给了她,红花才接过就咧嘴:“好重。”搬到房中打开给宝珠看,主仆都目瞪口呆。
里面是一整套的上好珍珠头面,珍珠流苏,珍珠花钿……宝光四射,满溢而出。
别说红花没有想到,就是宝珠也没有想到这搬着不轻的匣子里会是这些东西。本来她以为全是金银,所以才有手感。
现在见是一批珠宝,宝珠想珍珠虽大,又怎么会这么的重?就拿起一个在手中细看,那手指让珍珠色染成,再就见到不出所料,珍珠后面的首饰间架,以黄金打成。
宝珠是个孝敬的孩子,又初到婆家扮也要扮出孝敬来。想姑母大人让回门时佩戴,这么一套戴起来,只怕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