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汤药大补(5 / 6)

侯门纪事 淼仔 11472 字 2016-09-18

满面陪笑:“姑爷有什么吩咐?”

袁训慢条斯理:“晨明即起,洒扫庭院,用心针指,少出闺门。”红花稀里糊涂点头,小脸儿上笑盈盈:“我记着呢,”

“你若不记得,看我教训你!”袁训漫不经心。

“红花,”宝珠停上一停,在帘子里面又叫。

红花又进去,这次多少有些明白,陪笑:“姑娘又作什么吩咐?”

宝珠淡淡:“没事,就是白交待你。红花是最好不过的,叫来就来,叫走就走。既叫走,能不走吗?既然走了,这上风也占了,这没道理三个字也占住了!”

袁训还没有再回话,满房中已是*辣,就像谁在房中热锅呛辣椒。

卫氏在帘外带着人做嫁衣,原本低头不语,只看着姑爷不要没事儿再闯姑娘闺房就行。现在听到味儿不对,瞅眯袁训,见他满面冰霜上来,因为不知道原因,怕袁训再接话或发脾气,就丢下针指来看宝珠。

袁训本来是要接话的,但见卫氏进去,才抿抿唇先品茶。

“姑娘,你这是怎么了?”卫氏小声问宝珠。

宝珠扭扭脖子:“没事儿,和红花说道理呢,又盼着听道理。”这嗓音一样的略提,生怕外面人听不到。

袁训抖抖衣角没好气。

卫氏就知道有生分的事情,忙先哄宝珠:“可别再说话了。”出来对袁训满面笑容,问候过袁母,又问以前跟袁训去安家过年的老苍头。

卫氏平时没这么多话,以她一个奶妈身份,也轮不到她问候袁母;以她一个寡妇奶妈身份,更不会乱问老苍头顺伯。

现在她没有办法,没话找出来说几句。和袁训说说讲讲,袁训把茶喝完,里面宝珠也没有再说话,袁训起来告辞。

一边走,一边气话没说够正恨得牙痒痒。身后有人叫住他:“姑爷,等等再走。”红花手捧着一个汤盏出来,讨好的送到袁训面前,小眼神闪亮闪亮:“姑爷,给!”

袁训闻一闻,虽没开盖,也有药汁味道。他先吓了一跳。

宝珠正在“惊吓”中,这惊吓呢,有人即刻就好,有人得好几年。中宫又让人问过袁训一回,你的那宝珠好没好?不好太医候着呢。

认错态度极好。

袁训啼笑皆非过后,明知道宝珠没事,像昨天和今天,小嘴儿巴巴,头脑敏捷,哪有半分受惊吓样子。

但他也得来看,不仅为向中宫回话,他也很想来看。

闻到是中药,袁训先惊道:“姑娘又怎么了?”刚才的火气半点儿没有,牙也恢复正常。

红花笑眯眯:“姑娘昨晚特意让出去抓的,老太太都没让知道。这是活血的,姑娘自己一早自己看着熬,怕人闻到,就在她房里煮,喝了吧。”

活血?

袁训不由自主看向自己手上一片青,那是拉架拉出来的,还是和人比试得来的,他也不记得。练功夫的人,身上有伤是正常。

几时让宝珠看在眼里?

想宝珠刚才尖着小嘴儿叼人,却又备下汤药。袁训打心里要笑出来,对着红花希冀的小眼神儿,又想到宝珠一片厚意不能不喝,就一饮而尽,把汤盏归还红花,取出一块银子赏她,乐滋滋去了。

红花去见宝珠,把银子给她看,再也乐陶陶回话:“姑爷说昨天并没有打架,就是这样。”宝珠让她赏银自收,扁扁嘴做活。

红花去点薰香:“幸好姑娘在服药,不然房里有药味儿,老太太又说我不会侍候。”宝珠没言语。

隔日,袁训又来。两个人是不再拌嘴,但一个帘内,一个帘外。帘内的人心思飞到帘外,帘外的心思只有帘内。

红花倒茶来,问:“姑爷昨天睡得好吗?”红花陪嫁也无悬念,袁训将是红花新主人,红花拿出巴结姑娘的殷勤来奉承。

袁训一本正经:“不好,昨天喝了什么,肚子痛。”红花大惊失色。

又是一日,袁训喝完茶离开,红花又追出来,手中又是一碗汤药:“姑娘让抓的。”袁姑爷又乐到不行,看宝珠多关心我。接在手中尝了一口,却苦得不能下口。

就问:“这是什么方子?”

“姑娘说姑爷要问,就说清心莲子黄连饮,”

袁训干咳几声:“加了多少黄连?”

红花并不懂,张开小手比划给他看:“这么一大包,姑娘说若再不好,就单煮黄连,虽苦,却是百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黄连,我从没听说有这么好的功效?”

红花傻兮兮,但忠心一片,一定盯着袁训喝完。

于是袁姑爷再来,身体康健,再无喝坏东西的事发生。但坐在帘外,见卫氏等人不注意他时,就往帘内瞪上一眼,小丫头,你给我等着!

……。

三天赛马结束,这一天晚上,南安侯夫人到底把一位老太太给惹恼。她让人请过南安侯夫人来,坐在身前说话。

南安侯夫人哭了:“母亲,当年的事情,你不全知道,怎么能到如今怪上我不和气?”